郑庄公听闻公孙滑借兵前来攻打郑国,便向群臣询问应对之策。公子吕说道:“斩草要是不除根,到了春天它又会重新生长。公孙滑能逃脱一死已是万幸,如今反倒借了卫国的军队来犯。这是因为卫侯不了解共叔段袭击郑国的罪行,所以才以帮助公孙滑解救祖母为由出兵。依臣下愚见,不如写一封书信给卫侯,说明其中缘由,卫侯必然会撤兵回国。公孙滑势力一旦孤立,我们不用交战就能将他擒获。” 庄公觉得有理,说道:“确实如此。” 于是,派遣使者带着书信前往卫国。
卫桓公收到书信,展开阅读,上面写道:“寤生再次叩拜,敬呈卫侯贤侯殿下:我郑国遭遇家门不幸,骨肉之间相互残杀,实在有愧于邻国。然而,当初分封京城给叔段,并非我对兄弟不友爱;叔段倚仗宠爱而作乱,实在是他对兄长不恭敬。我考虑到先王世代守护的国家,不得不除掉他。母亲姜氏,因为溺爱叔段,心中不安,避居到颍城,我已经将她接回,好好奉养。如今逆子公孙滑,不明父亲的过错,投奔贵国。贤侯您不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便派兵来到我国。我反思自身,并没有得罪贵国之处,还望贤侯与我一同声讨乱贼,不要损伤我们两国的情谊。郑国将不胜荣幸!”
卫桓公看完书信,大惊失色,说道:“叔段不义,自取灭亡。我为公孙滑兴兵,实在是助纣为虐。” 于是,立刻派遣使者召回本国的军队。然而,使者还未赶到,公孙滑的军队趁着廪延防备空虚,已经攻下了此地。郑庄公得知后,勃然大怒,命令大夫高渠弥率领二百辆兵车,前去争夺廪延。此时,卫国的军队已经撤回,公孙滑势单力薄,难以抵挡,只好放弃廪延,再次逃奔到卫国。公子吕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卫国边境。
卫桓公紧急召集众臣,商议是战还是守的计策。公子州吁进言说:“水来了就用土去掩,敌军来了就派将领去迎战,这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大夫石碏却上奏道:“不行,不行!郑国军队前来,是因为我们帮助公孙滑叛乱导致的。之前郑伯有书信送来,我们不如也写封信回复他,承认错误,向他谢罪。这样不用出动军队,就能让郑国军队退兵。” 卫桓公说:“爱卿所言极是。” 随即命令石碏写信,送给郑伯。信中写道:“完再次叩拜,呈给王卿士郑贤侯殿下:我误听了公孙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