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政去见节度,进去许久都没出来,外头的人议论纷纷。李十儿在外面也打听不到什么消息,又想起报纸上薛蟠案子的事,心里着实着急。好不容易等到贾政出来,他赶忙迎上去,一路跟着。瞅着周围没人,便迫不及待地问:“老爷,您进去这么半天,里头有啥要紧事啊?” 贾政笑着说:“没啥大事。镇海总制是这位大人的亲戚,他收到书信,嘱托大人照应我,所以多说了几句好话,还说我们如今也算亲戚了。” 李十儿听了,心里暗喜,胆子也壮了几分,便极力怂恿贾政答应这门亲事。贾政心里惦记着薛蟠的事,担心会有什么牵连,在这外头消息又不灵通,难以从中周旋。于是回到任上后,他便打发家里的人进京打听消息,顺便把总制求亲的事回禀给贾母。要是贾母愿意,就把三姑娘探春接到任所来。家人领命后,赶忙赶到京城,向王夫人回明了情况,又在吏部打听到贾政并没有受到什么处分,只是太平县那位署理知县被革职了。家人赶忙写了禀帖,安慰贾政,然后留在京城等消息。
且说薛姨妈为了薛蟠这桩人命官司,在各个衙门里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才把案子定成误杀,呈报到上头。原本想着把当铺抵押出去,换些银子赎罪。没想到刑部驳回重审,又托人花了好多钱,可都无济于事,最终还是定了死罪,只能把薛蟠关在牢里,等着秋天的大审。薛姨妈又气又心疼,整日整夜地哭。宝钗时常过来劝慰,说:“哥哥本来就没什么好运气,继承了祖父的这些家业,就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在南边的时候就闹得不像话,就说香菱那件事,就够严重的了。仗着亲戚的势力,花了些银子,就这么白白打死了一个公子。哥哥就该改过自新,做个正经人,也该好好奉养母亲才对。可没想到进了京还是老样子。妈妈为了他,不知道受了多少气,流了多少眼泪。给他娶了亲,本想着大家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没想到命该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个不安分的,所以哥哥才躲出门去。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冤家路窄’,没几天就闹出人命来了。妈妈和二哥哥也算尽心尽力了,花了钱不说,自己还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去疏通关系。可无奈这都是命中注定,也算是自作自受。大凡养儿育女,都是为了老来有个依靠,就算是普通小户人家,孩子也要挣口饭养活母亲,哪有把现成的家业败光,还害得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