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派人打扫,收拾祭祀用的器具,请来祖宗的神主牌位,又打扫上房,准备悬挂祖宗的画像。这时,荣宁二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一片忙碌景象。这天,宁府中的尤氏刚起来,正和贾蓉的妻子一起打点要送给贾母那边的针线礼物,正好有个丫头端着一茶盘压岁的锞子进来,回禀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包碎金子一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成色不一样,总共熔铸成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说着把锞子递了上去。尤氏看了看,只见锞子有梅花形状的,有海棠形状的,有笔锭如意形状的,还有八宝联春形状的。尤氏吩咐道:“把这个收起来,让他赶紧把银锞子交进来。” 丫鬟答应着去了。
不一会儿,贾珍进来吃饭,贾蓉的妻子回避了。贾珍问尤氏:“咱们家春祭的恩赏领了没?” 尤氏说:“今天我让蓉儿去领了。” 贾珍说:“咱们家虽说不缺这几两银子用,但多少是皇上的天恩。早点领回来,给那边老太太看看,用来置办祖宗的祭品,对上能领受皇上的恩典,对下也是托祖宗的福。咱们哪怕花一万银子祭祀祖宗,到底不如这恩赏来得体面,还能沾恩得福。除了咱们这样的一二家,那些世袭的穷官儿家,要是不靠着这银子,拿什么祭祀祖先、过年呢?皇上的恩典真是浩大,想得太周到了。” 尤氏说:“正是这个道理。”
两人正说着,有人来报:“哥儿回来了。” 贾珍便让把他叫进来。只见贾蓉捧着一个小黄布口袋进来。贾珍问:“怎么去了这么久?” 贾蓉赔着笑回答:“今天不在礼部领赏,改到光禄寺的仓库去了,所以又跑到光禄寺才领了下来。光禄寺的官员们都问父亲好,说好久没见,都挺想念您的。” 贾珍笑着说:“他们哪里是想我。这又快过年了,不是惦记我的东西,就是惦记我的戏酒。” 一面说着,一面看那黄布口袋,上面有印章,是 “皇恩永锡” 四个大字,另一边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还写着一行小字:“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还有一个朱笔花押。
贾珍看完,吃过饭,洗漱完毕,换了靴子帽子,让贾蓉捧着银子跟着,先去向贾母、王夫人禀报,又到这边向贾赦、邢夫人禀报,然后才回家。回到家后,取出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