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一去世,宝玉悲痛万分,哭得撕心裂肺。李贵等人费了好大劲儿,劝解了许久,宝玉才止住哭声。回府的时候,他依然满脸哀伤,沉浸在悲痛之中。贾母资助了几十两银子,还另外准备了祭奠的物品,让宝玉去为秦钟吊唁烧纸。七天后,秦钟便被送殡入土,这里便不再多提。此后,宝玉每日都沉浸在对秦钟的思念与哀悼里,然而也只能徒叹奈何。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天,贾珍等人前来向贾政禀报:“园子里的工程都已经完工了,大老爷已经去看过,现在就等老爷您去瞧瞧。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还可以再改造,之后就能题匾额和对联了。” 贾政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匾额和对联还真是个难题。按道理,应该请贵妃赐题才对,可是贵妃如果没有亲眼看到园子的景致,大概也不会随便拟题。要是一直等到贵妃游幸之后再请她题字,这么大的园子,这么多的亭台楼阁,要是没有字来标注,总觉得单调无趣,就算有花柳山水,也难以增色。” 旁边的清客们笑着回应道:“老世翁所言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想法:各处的匾额和对联肯定不能少,但现在也别急着确定名字。咱们先根据园中的景致,用两字、三字或者四字,大致贴合意境地拟出来,暂且做成灯匾和对联挂起来。等贵妃游幸的时候,再请她确定正式的名字,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贾政等人听了,纷纷表示赞同:“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今天就先去看看,把匾额和对联题了,如果合适就用;要是不合适,再把雨村请来,让他重新拟定。” 众人笑着说:“老爷今天拟定的肯定很好,何必还要等雨村呢。” 贾政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我从小在花鸟山水的题咏方面就没什么天赋,如今上了年纪,又被各种事务缠身,对于这些怡情悦性的文章就更加生疏了。就算拟出来,恐怕也会迂腐古板,反而不能为花柳园亭增添光彩,不太妥当,倒显得没意思了。” 清客们笑着说:“这也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看,共同拟定,各取所长,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删掉,也未尝不可。” 贾政说:“这个说法很对。而且今天天气暖和,大家正好去逛逛。” 说完,便起身带领众人前往园子。
贾珍先去园子里通知众人。正巧,最近宝玉因为思念秦钟,一直郁郁寡欢,贾母常常让人带他到园子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