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写道:
为人当以孝为先,定省须教效圣贤。
一念不差方合义,寸心无愧可通天。
路通还道非侥幸,神授天书岂偶然。
遇宿逢高先降谶,宋江元是大罗仙。
话说当时宋江在筵席上对众好汉说道:“小可宋江,承蒙各位救护,得以平安上山。来到这里后,连日饮宴,心中十分畅快。只是不知老父在家中境况如何。如今江州已向京师奏报,想必会行文到济州,责令郓城县追捕我的家属,缉拿正犯。我担心老父受到惊吓,性命安危难以保障。宋江常念:‘父母生我养我,历尽艰辛。想要报答这份深恩,却觉苍天高远,难以企及。’只因老父生育之恩重如泰山,我想暂时离开山寨,回到故乡,接老父上山,早晚侍奉,以尽孝道,也了却心中挂念。不知众兄弟能否应允?” 晁盖说道:“贤弟,此事关乎人伦大义,赡养父母、料理后事,本就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怎能让我们在这里享乐,却让家中老父受苦!我怎能不答应贤弟。只是众兄弟连日奔波辛苦,山寨人马尚未安顿妥当。再等两日,挑选些山寨人马,一同去把老父接来。” 宋江道:“仁兄,再等几日倒也无妨。只是我担心江州公文传到济州,追捕家属,这可就不妙了。所以此事刻不容缓,也不必带太多人去,我偷偷独自回去,和兄弟宋清接了老父,连夜上山。这样能让乡里人神不知鬼不觉。若是带太多人同行,必然会惊动乡里,反而带来不便。” 晁盖道:“贤弟,路途遥远,万一有个闪失,无人能救你。” 宋江道:“若为了父亲,即便身死也毫无怨言。” 当日众人苦苦挽留,宋江却执意要走。他戴上毡笠,拿起短棒,腰间别上利刃,便下山而去。众头领一直送到金沙滩,才各自返回。
且说宋江渡过河,在朱贵酒店上岸,沿着大路朝郓城县赶去。一路上免不了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夜晚住宿、清晨赶路。一天,他赶往宋家村,天色已晚,未能赶到,便投宿在客店。第二天,早早起身赶路,到宋家村时还很早。宋江先在树林里潜伏起来,等到天黑,才来到庄上敲后门。庄里的人听到敲门声,只见宋清出来开门。宋清一见哥哥,大吃一惊,急忙说道:“哥哥,你怎么回家了?” 宋江道:“我特地回来接父亲和你。” 宋清道:“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