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老者坐下后吩咐道:“酒保,拿半壶淡酒,一碟盐豆过来。”唐敖见他气质不凡,便上前拱手行礼,说道:“老丈您好,请问您贵姓?”老者还礼答道:“我姓儒。还未请教您尊姓大名?”这时,多九公和林之洋也走了过来,大家互相行礼,各自通报姓名,并说明了来意。老者说:“原来三位都是天朝来的先生,失敬失敬!”唐敖热情地说:“老丈既然来饮酒,与其独自喝闷酒,不如屈尊到我们这边,一起喝杯酒,聊聊家常?”老者推辞道:“承蒙您的厚爱,只是初次见面,怎么好意思就打扰您呢?”多九公说:“那好吧,我们端着酒杯过去向您请教。”随即让酒保把老者点的酒菜都端了过来。三人请老者坐上座,老者觉得自己是本地人,再三推辞,最后大家按照宾主之礼坐定。彼此敬了两杯酒,吃了些下酒的小菜。
唐敖好奇地问道:“请教老丈,为什么贵处不管是士、农、工、商,都穿着儒者的服饰,就连当官的也是如此?难道这里贵贱都不分吗?”老者解释道:“我们这儿向来有个规矩,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衣冠服饰虽然看起来都一样,但在布帛颜色上有区别:黄色最为尊贵,红色、紫色次之,蓝色又次一等,青色地位最低。至于农民、工匠、商人也穿儒服,是因为本国一直有规定,凡是没有参加过考试的普通百姓,被称作游民。这类人只能从事低贱的劳役,不能列入士、农、工、商这四民之中。哪怕有一两个人以务农或做工为生,也会被人耻笑,认为是游民,不从事固定的职业,大家都会远远避开他们。所以,我们这儿的人从小就都要读书。就算不能穿上蓝衫,成为学府中的一员,只要能得到一件青衫,戴上儒巾,跻身于名教之列,不被视为游民就行。从此之后,读书上进固然好,如果不行,去务农或者做工,也能各自安于自己的事业。”
唐敖接着问:“听老丈这么说,贵处的百姓都是通过考试出身。但国家这么大,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文采,能写文章呢?”老者说:“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各有不同:有的考精通儒家经典,有的考明史,有的考词赋,有的考诗文,有的考策论,有的考书启,有的考乐律,有的考音韵,有的考刑法,有的考历算,有的考书画,有的考医卜。只要精通其中一项,就可以获得一顶头巾、一件青衫。要是还想进一步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