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八回 辟清谈幼女讲羲经 发至论书生尊孟子(1/7)
    多九公琢磨了好一会儿,想出个主意,对两个女子说:“我听说《周易》这本书,在其他国家很少有人见过。你们这儿文化昌盛,加上二位才女博览群书,对于这本书肯定能领悟其中的精妙深奥之处。从秦汉以来,对《周易》的注解众多,比起对《礼》的注解,更是歧途纷出。才女见识过人,其中最好的版本应该是哪家的,想必你们自有高见,能判定它们的优劣吧?”紫衣女子说:“从汉晋时期到隋朝末年,讲解《周易》的各家,据我所知,除了子夏的《周易传》两卷,还有九十三家。要说优劣,以上各家都是先儒的注疏,我见识有限,怎么敢以浅薄的见识,胡乱发表议论呢。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多九公心想:“《周易》这本书,平时耳听眼见的,最多不过五六十种。刚才听这女子说,竟然有九十多种。但她一个字的评论都没有,大概肚子里根本没读过这本书,只是稍微记得几种,就大言不惭,想用来吓唬人。我来考考她,让她出出丑,这样唐兄看着也会觉得高兴。”于是说:“我以前看到的,注解《周易》的各家大概有一百多种,没想到这儿就有九十三种,也算很难得了。至于某人的注疏有多少卷,某人的章句有多少卷,才女还能记得吗?”紫衣女子笑着说:“这些书的精妙之处我虽然没有完全精通,但注家的名姓和卷数,还能大概记得。”多九公惊讶地问:“才女不妨说个一二,这些卷数和名姓,和中原地区的一样吗?”紫衣女子就把当时天下流传的讲解《周易》的九十三家,某人有多少卷,从汉朝到隋朝,一口气说了一遍,然后说:“先生刚才说《周易》有一百多种,不知道就是我刚说的这些,还是另有一百多种?请先生略说一二,让我们增长些见识。”

    多九公见紫衣女子说的书名,就像平时读得滚瓜烂熟似的,口中滔滔不绝。仔细听去,其中大半所说的卷数、姓名丝毫不差,其余的,有的是只知道书名没见过书,有的是知道书却记不起书名,还有连姓名和卷数都一概不知的。多九公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生怕她们继续盘问,自己就要出丑。正在心慌意乱的时候,恰好听到紫衣女子问他书名,连忙回答:“我以前看到的,无非都是才女所说的这些,无奈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现在都迷迷糊糊,记不清了。”紫衣女子说:“书中的主旨,先生或许记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