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儿朱元璋暂时感受不是很明显。
一个月后,看大明皇家集团财报的时候,朱元璋才发现,收益涨了不少。
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应天府的文武百官最近出手都挺阔绰的。
以前买酒都是一瓶一瓶的买,现在都是一箱一箱的买了。
还有白糖啥的,以前都是论斤买,现在嘛,一买一麻袋。
朱元璋刚想生气,突然想到了朱吾适跟他说的话。
那些人把钱藏起来,就是死物,现在他们花了钱,钱又回到自己口袋里了。
果然还是要让他们花钱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就不生气了。
只不过嘛,从这天开始,锦衣卫扩招了。
那些贪官污吏,不管做得多隐蔽,总是能被人给查出来。
花钱可以,钱的来路一定要正。
如果敢乱伸手,朱元璋也不惯着他们。
不仅朱元璋赚的钱多了。
应天府的小商贩们最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
勋贵们低调的同时,也会约束自己的下人。
现在自己都不需要要畏首畏尾的了,对下人的管束自然也没那么紧了。
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能跟着勋贵混的,有几个过得很差劲儿的。
尤其是这些勋贵的干儿子们,没几个差钱儿的。
说到干儿子,朱吾适就一堆的槽要吐。
也不知道啥时候养成的这种风气。
上位者都喜欢收很多的干儿子。
像朱元璋他的干儿子就有二十多个,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沐英和李文忠了。
他收沐英当干儿子,是因为沐英成了孤儿,再加上他也看好沐英。李文忠本来就是他外甥。
曹操也喜欢收干儿子。
就连蓝玉,都有很多干儿子。
当然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喜欢给别人当儿子。
没错,这个人说的就是吕布了,三姓家奴,恐怖如斯。
好好地一个三国第一猛将,混到这种地步,也是挺奇葩的。
朱元璋收干儿子,是为了拉拢人心,巩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