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这个东西很奇怪,只要有信息勾连,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凡是与此相关的有关信息,不管是经过了多少年,都会在脑海中涌现出来。而且,越是刻骨铭心的东西,越会记忆犹新。且对于这些不美好或者痛苦,会被不自觉的放大,所谓的铭刻就是这样,而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却总是忽略了的。通常情况下,这种铭记,才能让人明事理,辨是非,知进退,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人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经历中逐渐长大的,但有时候,过于重视和放纵这种情绪的恣意蔓延,就是一种病态了,但思维的串连性是不会变的。
因为上坟的事,几个姐姐都说起了赵天亮,包括和任老师也谈论过。老赵的脑子里,就时不时出现赵天亮的影形来。
说一千道一万,两个人除了血缘关系,大半辈子了,还真的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交集。赵天亮比老赵大十五岁,从老赵记事起,赵天亮就是一个小大人的形象,先是他在外读书,后是老赵在外读书,再后来,忙着各自的生计,兄弟俩二三个月见一面是正常的。而且,见了面,总是板着长了茸须的脸训斥老赵,从来没有过其它人家兄弟之间那种相互呵护,至于说睡一铺炕、吃一锅饭的机会更少。老赵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了,都是赵琴和赵梅出头露面,而这位兄长最多的话就是再惹是生非我敲断你的腿,真是个多余。从个人感情上,还不如老赵和自己家那条四眼黑狗的感情深,典型的兄弟缘薄。兄弟阋于墙,是有原因的,只是赵天亮忘了,还要外御其侮。心甘情愿付出的前提是值得。
可万般因缘,就因为血缘给牵扯到一起了,就有了一辈子扯不清的恩恩怨怨。
血缘关系虽然是割不断的纽带,但并不是相互终生相依的唯一理由,只是在人生的旅程中有了一个让自己不再孤单的借口。这份情缘,还要在漫长的人生体验中,不只是要百倍珍惜、精心呵护,还要在社会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全力维护,亲而有度,这才是相互之间亲密有加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组成最基本的单元,每个家庭的是非曲直、兴衰盛亡都折射着时代的印痕,都得顺应时代,这个家庭才能兴旺发达。特别是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来维持生计的最下层百姓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家道。
可在生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