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秩序。
一年割两次蜂巢取蜜,取蜜也要适度。
下半年割蜂巢不能全割走,要留下部分蜂蜜作为蜂群的储备粮,给蜜蜂过冬食用,避免蜜蜂因饥饿而飞逃。
有得蜂巢不够需要在蜂群越冬前半个月给蜂箱里放一些白糖,保证蜜蜂有足够的食物过冬。
还需要早早的和泥巴,在蜂箱外糊一层泥巴,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蜜蜂在寒冷的冬天被冻死。
平日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爷爷拿着竹竿,到处挑蜘蛛网。眼睛看不清会叫上柳桥,这是以前柳桥经常干的工作。
蜂箱附近,房檐下,房子周围经常有蜘蛛结网,都需要清理,会粘住蜜蜂。
还有一些飞来抓蜜蜂的大害虫,也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掉。
并且就连蜂箱的放置都是有讲究的,爷爷都选了房檐下背风向阳的地方,保证冬暖夏凉。
爷爷还自己做了帷帽和软软的蜂刷。只需要天气好的时候,蜜蜂出去采蜜了,点燃一把干艾草薰一下,使其余蜜蜂逃离蜂巢。戴上帷帽手套,不管是清理蜂箱还是割蜂巢,都能有效避免被蜜蜂蜇伤。
看着小小蜜蜂千千万万,看似很简单很小的东西,但是其中精髓何其多。
柳桥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爷爷做了个空的蜂箱,安在房檐下,柳桥问爷爷没有蜜蜂就放个空蜂箱干嘛用。
爷爷笑着说蜜蜂和人一样,蜂蛹多了长大了,蜂箱空间有限,就会把他们分出去,分家另过。
有的蜜蜂在其他家蜂箱环境不好的,或者没有足够食物过冬的,他们都会跑掉找新家。
给蜂箱里放一点糖,打扫干净,会引来几只蜜蜂“看家”,如果这几个蜜蜂对这个新家满意了,就会回去叫上“全家”来这里安家。
柳桥当时以为是爷爷讲的一个笑话,但是隔天就看到有几只蜜蜂从蜂箱口进进出出很忙碌的样子,而且在周围飞了好几圈才飞走。
等再回来真的带来了那么多蜜蜂,它们真的在这个新做的蜂箱里安营扎寨,每天早出晚归采蜜忙。
从那时候起,柳桥真的佩服这群勤劳的小精灵,小小的身躯,充满了大大的能量。甜丝丝的蜂蜜没有人不爱,是这个年代稀罕至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