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缓缓开口道:“罢了罢了,那就先等着老吴回来之后再作计较吧。”听到这话,一众家丁如蒙大赦般地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暗自庆幸这位少爷性情温和、通情达理,并未继续追问下去。若是朱英执意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们可真是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了。
就这样,朱英又马不停蹄地走了大半日。令人惊奇的是,他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完全不知疲倦为何物。然而跟在其身后的家丁们却早已叫苦不迭,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但眼见着自家少爷兴致勃勃、毫无停歇之意,谁也不敢贸然出声抱怨半句。
时间转眼便到了午后时分,朱英领着家丁们踏入了应天城中最为声名远扬的一条街道——王寡妇街。此时此地,街上的诸多勾栏已陆续开始营业,不时能看到几位文质彬彬的秀才、风度翩翩的才子或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在此间穿梭往来。
整条街道弥漫着各种胭脂的香气,直钻人的鼻腔,惹得人馋虫大动,心痒难耐。街边那些身着轻纱薄裙的妙龄女子,手中轻摇着精致的团扇,娇慵无力地倚靠在二楼的窗台之上。她们用团扇半遮住面容,只露出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眸,似笑非笑地望着过往的行人,那副欲语还休的模样,更是撩人心弦,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而每一处门口皆站着一两位风韵尚存、身姿绰约的半老徐娘。她们胆子极大,手中轻摇着手绢,仿若在擦拭并不存在的汗水一般,不经意间便露出了半截如羊脂白玉般白皙娇嫩的藕臂。这般景象,实际上于古时的应天而言实属常见。毕竟应天乃是历经六朝的古都,更是声名远扬的烟花柳巷之所。特别是那秦淮河畔的歌舞画舫,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总是灯火辉煌,亮如白昼。毫不夸张地讲,应天相当大一部分的赋税收入皆是源自此种营生。如此古老的行当压根儿就不可能断绝,因为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只要这个世上尚有男子存在,这种生意便能始终绵延不绝,即便是到了如今的后世,也不过只是从明面转为暗处罢了。
朱英饶有兴致地观望着眼前的一切,目光忽然被一处吸引住了——只见一座二层小楼的窗口处,正立着一名面容俏丽的女子。她笑意盈盈地注视着朱英,银铃般的笑声不时传来。
她们这类女子仿佛天生具备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只需匆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