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晨曦微露,东方天际泛起一抹鱼肚白。蓝玉身着华丽蟒袍,腰系玉带,步伐沉稳有力;常升则一身戎装,英姿飒爽;常森亦是威风凛凛,器宇轩昂;而李景隆则显得文质彬彬,儒雅非凡。
四人下了早朝之后,便马不停蹄地朝着朱元璋批阅奏书的乾清宫赶去。
当他们抵达乾清宫外时,恰好撞见朱标从里面快步走了出来。
只见朱标的脸色阴沉得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额头上青筋暴起,显然心情极差。
原来,就在刚才,朱标再次与朱元璋就李善长案牵连到他的老师——大明初年第一大儒宋濂一事展开了激烈争吵。
此刻的朱标余怒未消,气鼓鼓地走出宫门,却不想迎面碰上了蓝玉等人。
蓝玉等四人见到朱标,连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有加。
朱标见状,走上前来,没好气地问道:“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如此匆忙赶来此地。”
蓝玉抱拳回答道:“殿下,我等今日确有要事须当面呈奏陛下!”
朱标眉头一皱,追问道:“究竟是什么事竟能让你们三位国公一同前来?莫不是草原那边又生乱子了?”说罢,目光犀利地扫过众人。
李景隆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缓缓地开口说道:“殿下呀,这可并非是关于草原之事呢。而是今日在大街之上,有一人竟然将几个倭寇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恰好被我们几人给撞个正着,因此便想着前来向陛下禀报一番。”
朱标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皱,满脸疑惑地看向眼前的几人,语气严肃地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可得好好与孤说一说,不得有丝毫隐瞒。”
李景隆连忙点头应道:“殿下莫急,且听臣慢慢道来……”接着,他便绘声绘色地将朱英那日在大街上挺身而出,为大明百姓仗义执言,并狠狠教训那几个嚣张跋扈倭寇的整个经过详细讲述了一遍。然而,对于朱英真实身份这个关键问题,李景隆却是守口如瓶,甚至连半个字都未曾提及。
朱标静静地听完之后,猛地一拍手,激动得大声叫道:“好!真是太好了!咱大明朝能有如此充满血性的少年郎,实乃我大明之幸啊!此等义举着实应当大力宣扬,也好让咱们大明的百姓们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