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日里,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家长里短,科举制度弊端逐渐成为众人探讨的焦点。
不少开明官员纷纷指出,八股取士的模式严重束缚了人才发展,学子们为求功名,日夜沉溺于八股文的死板套路。
学子们熟读四书五经,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学知识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
以水利工程为例,传统科举培养出的官员,虽能妙笔生花、引经据典,可面对堤坝修筑、河道疏浚等实际事务,却茫然无措,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而且科举逐渐沦为了士绅阶层的特权游戏,在科举考场内外,贿赂考官、舞弊代考等黑幕层出不穷。
士绅凭借雄厚的财富和广泛的人脉,为子弟打通关节,铺平仕途。相反,寒门子弟即便天赋异禀,却因无力打点关系,难以崭露头角,报国无门。
这些反思之声,如潺潺溪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弘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决意趁热打铁,将科举制度改革提上日程。
早朝之上,弘历目光如炬,威严地扫视殿下群臣,声音在大殿中久久回荡:“朕近来听闻,民间对科举之弊议论纷纷,革新科举,乃是民心所向。
朕思量许久,决定下届科举,增设数学、天文地理等实用知识考核。此外,进士录取名额翻倍!”
这话如惊雷炸响,朝堂瞬间沸腾。
工部尚书鄂尔奇快步出列:“陛下圣明!此举堪称绝妙。数学、天文地理知识,在工程建设、水利治理、航海通商等事务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今不仅增设科目,还提高进士录取名额,必定能广纳贤才,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部分守旧官员眉头紧锁,满脸忧虑。一位礼部老臣上前一步,躬身进谏:“陛下,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历经数千年传承,维系着国之根本。
如今贸然更改科举考试内容,还大幅增加进士名额,恐怕会导致选拔标准失衡,冲击传统秩序,动摇国本啊!恳请陛下三思。”
弘历神色冷峻,毫不退让:“时代已然变迁,若科举依旧因循守旧,只重经史文章,又怎能为国家培养出能应对时代挑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