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自家下人们私下传阅报纸,怒不可遏,正准备发作,却听见管家忧心忡忡地说:“老爷,如今百姓们都信了报纸上的话,咱们要是再硬来,怕是犯了众怒。”
扬州的张士绅不信邪,执意将写好的状纸散发出去,结果刚张贴出去,就被愤怒的百姓撕了个粉碎。
一位曾被士绅蒙骗的年轻人,指着张士绅的鼻子骂道:“你们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勾结贪官,打压西学,现在还想污蔑朝廷,简直是天理难容!”
随着舆论的一边倒,许多士绅慌了神,不少原本参与谋划的人纷纷退缩,那些还想负隅顽抗的顽固分子,在民众的声讨和朝廷的威慑下,也只能偃旗息鼓。
在这场舆论交锋中,支持朝廷改制的呼声愈发高涨,各地的学堂里,学子们对西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京城的各大府邸中,一些原本抱着“看戏”心态的高官,面对江南舆情的逆转,震惊得合不拢嘴。
礼部尚书府中,几位平日里自恃清高的官员围坐在一起,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原以为朝廷这一抓,会激起千层浪,没想到一篇篇报道,竟让民意瞬间倒向朝廷。”一位侍郎一边摇头,一边感慨。
“这中华社的报道,如同一把利刃,将那些士绅的阴谋撕得粉碎,不仅没引发民愤,还让百姓看到朝廷改制的决心,赢得一片赞誉。”礼部尚书杨名时放下手中的报纸,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佩。
和亲王府深处,弘昼指尖捏着报纸,目光定在字里行间,脸上满是惊叹。
“皇兄好深的谋略,此前早早布局《中华日报》,先借兆惠、田文镜的抓捕行动稳定局面,再靠这报纸揭露真相,把舆论导向拿捏得恰到好处,彻底扭转了局势!”
管家站在一旁,看着若有所思的弘昼,小声说道:“王爷,听闻翰林院已经联名上书,支持在全国推行西学新政,宫外民间的西学集会也是一场接着一场,支持朝廷的呼声越来越高。”
弘昼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他转身对管家吩咐道:“密切留意朝堂动向,暂停与反对新政官员的往来。”说罢,他望向窗外,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皇兄的新政布局了。
随着民间西学热潮如野火般蔓延,大清民众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