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少银两?\"
戴梓躬身回禀:\"回陛下,若全力赶制,红衣炮月产十门,子母炮二十门,冲天炮五十门。每门造价较旧炮增加三成。\"
鄂尔泰身姿矫健,率先大步跨前,双手抱拳,身姿笔挺,声音洪亮且恭敬。
“陛下,戴大人主导研制的新式火炮,射程远、射速快,就连造价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这实乃上天庇佑我朝!
有了这等神兵利器,我朝边疆戍卫固若金汤,敌军胆敢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张廷玉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赞许,补充道:“戴大人匠心独运,牵头改良火炮,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军战力,日后朝堂之上论及兵备,我朝也将底气十足。此番壮举,堪称利国利民的千秋功绩!”
戴梓目光诚挚,声音中带着几分谦逊与激动:“陛下,能取得此番成果,绝非微臣一人之力。
自陛下推行对外开放的英明决策,众多西洋学者远渡重洋,来到我大清,带来了诸多新奇的知识与技术。
微臣与同僚们,借助这难得的契机,虚心向他们请教,将西洋技艺与我朝数百年的工艺底蕴相互融合。
在反复的试验与改进中,才成功研制出这新式火炮。这一切,皆得益于陛下的高瞻远瞩,以及同僚们的齐心协力 。”
傅鼐目光炽热,紧接着拱手附和:“戴大人过谦了!即便有西洋知识作为参考,可若无戴大人统筹全局,带领大家日夜钻研,也难以取得今日这般成就。戴大人为我朝立下的功劳,不可磨灭!”
弘历看向戴梓,声音掷地有声:“戴爱卿一门心思为国效力,功绩卓着。
这三型火炮朕特赐名中华1738重型火炮、轻型火炮、榴弹炮!
日后每一尊炮身,都要镌刻戴爱卿之名,让后世永铭你的功绩!
此前朕安排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牵头组建了两家火枪公司,这次便由你牵头组建两家火炮公司,专门负责新式火炮生产。”
戴梓眼眶泛红,“扑通”一声再度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微臣定当倾尽全力,为火炮生产建言献策,不负圣恩!”
弘历随即目光如寒星般扫过校场,声若洪钟,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火枪与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