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而泛红。
陈司成将特征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详细记录下产地、牛羊品种、痘痂外观等信息。
一些样本因长途运输或保存时温湿度的细微变化,出现了霉变、干裂的状况,失去了研究价值。
陈司成心急如焚,整日守在研究室,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困了就靠在椅背上打个盹。
翻阅大量古代医籍,从先辈们处理药材、辨别药性的经验里寻找灵感,结合西方医学的研究思路,反复调整对比方案。
历经半个多月日夜不休的钻研,陈司成终于从众多样本中筛选出活性最强、稳定性最佳的牛痘样本。
那一刻,陈司成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长舒一口气,眼眶里闪烁着激动与欣慰的泪花。
牛痘样本成功筛选的消息迅速传到弘历耳中,弘历当即下旨,命刑部挑选重刑犯作为受试对象,以天花感染者为对照,严谨细致地测试牛痘苗效果。
陈司成领命后雷厉风行,迅速从大牢里筛选出数百名的重刑犯,分别为他们接种牛痘。
旋即,又安排这些重刑犯与天花感染者密切接触,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接种后,重刑犯们的身体出现了各种状况,发热、起红疹,状况频出。
陈司成日夜驻守在旁,不敢有丝毫懈怠,详尽记录下每一个症状的变化,精心熬制汤药为受试人员缓解不适,在接触天花感染者的关键环节,陈司成更是亲自把控,确保每一个流程都严谨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细节。
漫长的观察期终于结束,实验结果震撼人心,接种牛痘的重刑犯,绝大多数接触天花感染者后安然无恙,而未接种的对照组却无一幸免、全部染病。
实验大获全胜!那一刻,压抑许久的欢呼声在太医院内回荡,陈司成与太医们激动地相拥而泣,多日来的艰辛与疲惫,都化作了此刻的狂喜与欣慰。
弘历听闻这一喜讯,神色平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欣然提笔,将此痘苗命名为“中华天花疫苗” ,赞誉其为中华抗疫的希望之光。
而在同一时间,太医院、工部与清华大学的学子们也全身心地投入消毒药剂的研发工作。
其中,曾留学英吉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