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阮福澍拒不配合的消息后,傅鼐迅速收集各方情报,与南海水师提督陈伦炯连续多日研讨,反复权衡。
经过细致分析,两人将目光锁定在安南国南圻的岘港——这里不仅是阮氏政权重要的贸易枢纽,防御相对薄弱,且地形开阔,便于清军登陆作战 。
为确保成功,傅鼐传令驻守广东的第三集团军第13师协助作战,第13师师长张煌迅速组织清点装备、筹备物资,并开展针对性训练。
次日破晓,尖锐的军号声骤然响起,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南海水师各营接到命令,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港口内,三十余艘战船整齐排列,每艘战船皆装备了二十多门火炮,弹药堆积如山。
尽管大清火炮与西方相比存在差距,但相较于安南国而言,清军火炮口径大、威力足,数量也占据优势,是清军攻坚克敌的有力武器 。
在激昂的战鼓声中,战船如出海蛟龙,破浪前行,向着安南国岘港疾驰而去。与此同时,傅鼐派人通知北圻郑杠,通报大清出兵计划,要求其按约定从陆路南下,对阮氏形成合围之势。
三日后,清军战船悄然抵达岘港外。陈伦炯身着厚重的鎏金铠甲,威风凛凛地屹立于旗舰甲板之上,海风掀起他猩红的披风。
望着岸上隐约可见的防御工事,陈伦炯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果断下令:“开炮!”
刹那间,战船上的火炮齐声轰鸣,火光冲天。一枚枚炮弹如流星般划破长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阮氏的防御阵地。
瞬间,海岸线上硝烟滚滚,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不少防御工事在第一轮炮击下就被轰得七零八落,守军被炸得晕头转向,阵脚大乱。
在猛烈炮火的持续掩护下,大清第三集团军第13师部分官兵分乘轻便小艇,向着会安港海岸迅猛冲去。
士兵们腰间斜挎着长刀,手中紧握着火统,小艇尚未完全靠岸,士兵们便迫不及待地跳入海水中,趟着齐腰深的海水,呐喊着奋勇冲向沙滩。
随着一声令下,前排士兵迅速半蹲,熟练地举起火统,“砰砰”几声巨响,枪口喷涌出滚滚浓烟,铅弹如雨点般射向阮氏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