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们对陛下的圣恩感恩戴德,对新朝新政充满期待。”
弘历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嗯,看来这报纸推行得很顺利,往后要继续办好,让天下百姓都能知晓朝廷的政策与动向。”
说罢,弘历脸色一正,看向傅鼐,神色凝重道。
“今日检阅军队,朕发现绝大多数士兵手中大多还是弓箭,火枪数量稀少,相比前朝并无改进。
如今海外局势复杂,若是遭遇外敌入侵,这般武器如何御敌?”
兵部尚书微微皱眉,神色间带着一丝不以为然,拱手说道。
“陛下,虽说如今火枪装备有所不足,但我大清以骑射定天下,弓马娴熟才是我八旗子弟的看家本领。
火枪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而且那些奇技淫巧,我朝工匠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完全掌握。
再者说,真到了战场上,火枪哪有咱们的骑兵冲锋来得直接有效?想要短期内大量装备新式火枪,一来没必要,二来也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儿。”
工部尚书则满脸急切,向前一步,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深知火枪对于我朝军事力量提升的重要性。这些年工部一直有心改良火枪,期望能为部队装备更先进的火器。
无奈现有的技术资料严重匮乏,早些年国内太平,火器研发停滞,许多珍贵资料或损毁或流失。
如今西洋诸国火器技术日新月异,还对技术严防死守,我们难以获取关键技术,改良之路困难重重,但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期许 。
弘历听完两人的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目光如炬地直视着兵部尚书傅鼐,怒声斥责。
“傅鼐!你身为兵部尚书,竟说出这等短视之语!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海外列强虎视眈眈,你还抱着骑射定天下的旧观念不放,当真糊涂至极!
火枪的重要性岂容小觑?它关乎我大清军队的战斗力,更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你如此轻视火器发展,置国家未来于何地?”
傅鼐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地,额头紧贴地面,大气都不敢出。
随后,弘历的目光转向工部尚书鄂尔奇,神色缓和了些许,语气温和却又充满期待地说道。
“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