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果以身体原因递交了辞呈,并大力推荐大理少卿孙伏伽这位状元郎接替自己。
朝堂之上无人反对,毕竟孙伏伽这首位状元之名在大唐无人不知,而且审案水平也是一流。
李世民心中有些纠结,未置可否,追封了杜如晦为莱国公,其子杜构继承国公的爵位并世袭密州刺史。
接下来又任命李孝恭为扬州都督,又将张亮从怀州召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郑善果的推荐则只字未提。
朝堂上又讨论了一番东突厥的战报,听闻萧后和杨政道已在押送的路上,气氛顿时又变得热烈起来。
孙伏伽躲在角落,心知肚明没能升迁定是与高阳之事有关,内心一时有些哀叹,低调至极。
导致本想上奏的事也因为怕陛下误解自己的心思而未敢奏明。
下了朝后,两仪殿中,房玄龄有些不解:“陛下,孙伏伽是难得的人才,况又是我大唐的第一位状元,陛下为何犹豫不决?”
魏征撇嘴揶揄:“听闻孙伏伽查办高阳殿下玉枕失窃一案,结案信息颇为潦草,陛下怕不是因为此事吧?”
李世民憋着气不发一言,长孙无忌开口打圆场:“克明刚刚过世,陛下心情不佳,任免官员又不是急在一时,众位就少说两句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不是朕不同意,朕在想克明突然过世,兵部尚书的人选,
药师快回京了,可药师毕竟年岁大了,又北征劳累,而兵部事务繁多,朕想任命千里担任此职,不知众位有何意见?”
魏征直接反对:“陛下,侯君集性格刚烈,臣觉得他不胜任此职。”
李世民气道:“理由呢,哪个将领性格不刚烈?如何便不适合?”
“微臣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陛下坚持,微臣也无异议。”
“玄成,你是故意气朕吗?”
“微臣觉得孙伏伽这等心思缜密之人都要思虑重重,候君集就更应无比慎重。”
李世民看了眼房玄龄和大舅哥,见二人都不言语,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长呼出一口气:“传旨,任命孙伏伽为大理寺卿、候君集为兵部尚书。玄成,这下你可满意了?”
魏征毫无惧色:“陛下,圣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