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来得突然,一夜之间,胡同里的银杏叶就黄了大半。林昭裹紧身上的驼色风衣,快步穿过熙攘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她今天约了客户在附近茶馆见面,对方声称有一份战国时期的帛书需要翻译,报酬丰厚得令人咋舌。
\"林小姐,这边。\"
角落里,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向她招手。林昭皱了皱眉,十月的北京虽然阳光明媚,但室内戴墨镜未免太过刻意。她不动声色地坐下,点了一杯碧螺春。
\"听说您对战国文字很有研究?\"男人声音低沉,推过来一个牛皮纸袋,\"这是定金,五万。事成之后再付十五万。\"
林昭没有立即去拿那个纸袋。她轻轻吹开茶杯上的浮叶,眼睛却盯着对方墨镜下隐约可见的疤痕。\"什么内容?\"
\"一份家族记载,关于祖上在鲁地的产业。\"男人回答得太快,像背好的台词。
林昭笑了,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先生,我虽然爱钱,但不傻,战国帛书能保存至今的,要么是出土文物,要么是\"她故意停顿,\"地下来的东西。\"
墨镜男的表情僵了一瞬,随即恢复平静:\"林小姐果然聪明。二十五万,三天后我要译文。\"
林昭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敲打。二十五万,相当于她半年的收入。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家里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而且这笔钱足够她买下看中已久的那套宋代刻本了。
\"成交。\"她终于伸手拿过牛皮纸袋,\"但我有条件——不问出处,不看原件,只翻译你们提供的照片副本。\"
男人似乎松了口气,从内袋掏出一个u盘推过来:\"照片在里面,记住,三天。\"
林昭回到家,立刻锁好门窗,拉上窗帘。她打开电脑,插入u盘,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十几张高清晰度的帛书照片。她倒吸一口冷气——这保存状态太好了,几乎看不出两千多年的岁月痕迹,墨色如新,丝帛完整。
\"这绝不是普通墓葬出来的\"她喃喃自语,却强迫自己停止思考来源问题。专业素养让她很快投入到文字解读中。
帛书使用的是典型的楚国文字,但内容却记载了鲁国一处墓葬群的情况。林昭越翻译越心惊——这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