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的西南方城门名为金汤门,金汤门外的长江畔,往昔是一片片田地与缓坡。西军攻占重庆后,便在此处设立了军工作坊,后来萧云骧干脆将其命名为西军重庆枪械局。
这枪械局占地约5000平方米,工匠超过800人。整个工厂划分为生产区和仓储及辅助区两大部分。其中,生产区包含金属加工车间、木工车间和装配车间;仓储及辅助区设有铁料、木料、火药仓库,还有成品仓库,用于存放待检的成品枪支。
这日,萧云骧、左宗棠以及姚、卢两位侍卫,在枪械局总办丁竹溪的陪同下,正在巡视军工厂。
丁竹溪今年28岁,字守存,乃重庆城人士。其家族原本为书香门第,然而到了父辈家道中落,他幼年生活颇为困苦。但他读书极为用功,17岁考中秀才,26岁考中举人。正当他全力备战会试之时,重庆城被西军攻破。
丁竹溪虽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却对西方的“奇技淫巧”兴趣浓厚。他与李竹青交情颇深,常受其资助。鸦片战争后,他开始钻研西方军事技术,自学天文、数学、化学、机械等诸多学科。
在李竹青的资助下,他成功合成雷酸银,研制出雷管起爆装置,改进了传统火器的点火方式,取得了与欧洲相似的化学实验成果。
他曾用银片与硝酸自制雷酸银,爆炸差点让他毁容,可他依旧坚持研究。还发明了能弹射至空中爆炸的跳雷,以及伪装成书信匣的暗杀武器“手捧雷”。
西军攻破重庆后,李竹青曾邀他出仕,他颇为犹豫。待到西军攻破成都,占领大半个四川后,他看到西军学堂的教材,对其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内容兴趣大增。
待李竹青再次邀请,他便不再迟疑,加入了西军。
萧云骧回到重庆后,与之稍作交谈,便发现是个技术狂人,当下便毫不犹豫地将他提拔为新成立的枪械局局长,负责整合原有军工作坊。
丁竹溪毫不迟疑地接下了这个职位,还时常带着西军学堂的数理化教材,向萧云骧请教问题,两人很快便熟络起来。
几人来到金属加工车间,只见匠人们正操纵水力锻锤,快速地锻打着铁板,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萧云骧看着身材瘦削、眉骨高耸、眼角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