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陈丕成见萧云骧与彭玉麟侃侃而谈,这些言语他半懂不懂。
但他学习天赋极高,在一旁听得兴致盎然。
萧云骧听了彭玉麟的话,叹道:
“先生,看来您并未抓到问题的根源,仍未跳出中国传统旧式知识分子的见识局限。”
“如今清廷的问题,乃是一个王朝末期的困局,绝非传统的贤臣明君所能解决。”
言语间似颇为失望。
彭玉麟在历史上以不治私产、不御姬妾闻名,秉持“不要命,不要钱,不要官”的原则,一生六辞高职,自称“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
他为人清廉刚直,自负才情出众,有着中国传统文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傲骨与执着。
见萧云骧这般神态,彭玉麟不禁有些恼怒。
“那在下就洗耳恭听萧将军的高见了。”
萧云骧瞧着彭玉麟的神情,轻笑一声:
“可惜军中条件简陋,无酒无茶,无法与先生效仿先贤,煮酒论英雄。”
“不过道理相通,每个大一统且国祚超百年的王朝,兴起初期因历经战乱,人口锐减,生存压力较小。”
“开国君臣皆历经战火,深知珍惜民力,施政谨慎,故而易现大治之象。”
“到王朝末期,人口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利益集团错综复杂,各类矛盾滋生。”
“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
“而后张角、黄巢、李闯之辈揭竿而起,天下大乱,人口大量消亡,新王朝随之建立。”
“先生,虽说或许有些出入,但中国历史大致便是如此,对吧?”
彭玉麟听了萧云骧的询问,略作思索,点了点头。
但仍心有不甘地回应:
“本朝如今还未到那个地步吧?”
萧云骧并未直接作答,继续说道:
“清廷自康熙朝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朝实行‘摊丁入亩’,又享一二百年太平。”
“加之洋芋、苞谷、辣椒、西红柿等西洋作物流入,引发人口剧增。”
“人口从康熙朝的两千多万,增至乾隆朝的一亿四千万,如今已达四亿三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