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的农活儿多便算了,重点是大队还打算建油坊,建养猪场,这些事儿都会耽误人工,所以秋收的任务更紧了。
而在一夜考虑之后,又有一些队员表示愿意投钱。
杨老头听闻徒弟想帮大队建养猪场,当即拿来二百块投了进去。
至于养猪场能不能办成,杨老头根本不在乎,在乎的是能不能支持他的好徒弟。
他这个徒弟,明显是要干大事儿的,当师父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必须得支持一下。
胡长平统计了一下最终筹到的钱。
村子里一共三十多户人家出了钱,筹建养猪场。
因为林子阳,陆德山,杨老头还有他自己,都出了不少钱,他们四个人加在一起,就凑了一千七。
加上大队其他人家的零星拼凑,养猪场的筹建资金,一共有两千五百块。
大队的人力成本暂时不算钱,但是再节省,一个小型养猪场盖起来,没个一千块也不行。
因为养猪场和普通建筑不一样,养猪场还需要划分各种功能区,建起来很麻烦。
比如养猪的过程中,如果有猪崽子生病了,必须单独隔离,就要建独立的隔离区,建起来比普通住房复杂多了,需要的本钱自然就会更高。
胡长平把筹建养猪场的资金和林子阳如实告知,询问林子阳这么多入股的资金,是不是少了点?
林子阳听到筹集来的资金数目,觉得确实少了点,不过也还凑合,能行。
启动资金少,他们就从小规模做起。
等第一批猪出栏了,赚到了钱,到时候有了更多的本钱,还可以慢慢扩大养殖规模。
而且等油坊建起来后,油坊也会有很可观的盈利。
等大队账目上的资金多起来,后期想扩大养殖规模,就简单了。
因为他们大队从来没有大规模养猪的经验,虽然林子阳脑子里有养殖技术,但一开始,不搞太大的规模,反而是好事。
毕竟大规模养猪,需要不少人手,一上来就把规模搞得太大,事儿多了,就会搞得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最后可能把事情干砸了。
先从小规模做起,积攒了经验之后,慢慢扩大规模,稳步前进,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