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稚绾正沉浸在温情中难以自拔。
似是没料到老太夫人的话锋转得如此之快。
她望了望那双洞察人心的沧桑眼眸,又看了看身下的箱子。
脑袋一歪,开口就把心中的猜想问了出来:“曾祖母是在套孙儿的话吗?”
老太夫人手里的茶水晃了晃,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暗忖:瞧着呆呆傻傻不显山露水的,竟能看出这些弯弯绕绕。
也不知是跟谁学的。
老太夫人也索性把话摊开了讲:“囡囡既知晓我的心思,那便好好同我说道说道吧。”
宋稚绾垂着脑袋没出声。
但心里也清楚,曾祖母这样问,定然是瞧出什么来了。
她大可以撒个谎,把这事儿糊弄过去,可宋稚绾不想。
曾祖母是她的亲人,如此疼爱她,一心为着她好,她怎么能撒谎呢?况且她来日若嫁给太子哥哥,公孙府迟早会知晓的,既如此,又有何瞒着的必要?
老太夫人也不急,静静地等着她自个儿想通。
香炉里的烟袅袅升起。
宋稚绾心里踌躇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曾祖母,孙儿跟您说了,您别告诉旁人。”
老太夫人手里的佛珠手串一顿,闭了闭眼:“说吧。”
“那孙儿真说了?”宋稚绾不大放心地又重复了一遍。
老太夫人抬起条眼缝睨她,知她是在怕她老婆子年纪大,受不得惊。
幽幽道:“曾祖母年轻时也是上过阵杀过敌的人,就算囡囡说要嫁天王老子,曾祖母也不吃惊,快说吧。”
宋稚绾闻言松了半口气。
太傅曾说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之事,需由父母亲点头,才算是光明正大,明媒正娶。
所以,她和太子哥哥的事,也应得了曾祖母点头才算过了明路。
这么想着。
宋稚绾忽然起身,站定在老太夫人跟前,老太夫人倏地抬眼,面色凝重也跟着凝重起来。
宋稚绾屈膝下跪,俯身一拜。
抬起头时,眸中闪着坚定的光:“曾祖母,孙儿这些年在东宫过得很好,孙儿也是头一回知晓,除了爹娘以外,还能有人对我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