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
萧漠承一下了早朝,便把人召了过来。
昨日萧琰不管不顾地抱着人离席后,不久,便有大臣按捺不住,宁可扰了萧漠承的兴致,也要在席间窜头窜脑地窜到萧漠承耳边,絮絮叨叨了好一番话。
萧国虽民风开放,可这男女大伦也是要论一论的。
兄妹之间感情深,亲近些也在情理之中。若是两人还未到婚嫁年龄,便是无妨的。
可太子和县主,一个早已及弱冠之年,一个即将及笄,已是到了男婚女嫁的年纪了。兄妹之间再这般亲近,伦理上,着实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而且说到底,两人终归也不是亲兄妹。
萧漠承烦躁地捡了块桌上的糕点,一把塞进了那大臣喋喋不休的嘴里,借着醉意怼了回去:“既不是亲兄妹,那又有何伦理要顾及。”
大臣道:“唔…太、太子殿下有意要将县主认作义妹……”
萧漠承:“这不是还没认吗?先前朕提起此事,你们一个个都反对朕,如今又拿此事来说项了。”
认也不行,不认也不行。他这个当老子的都不操心,这些多事的老头子反倒是操心上了。
一个个拿着伦理纲常来压人,实则自个儿的家事也不见得处理得有多干净。
这不,今日早朝,一些大臣又催起了尽早册立太子妃一事,还顺带着问起了宋稚绾今后的打算。
外姓女子赐封郡主已是极高的荣耀了,且宋大将军亡故后又追封了忠勇侯,再者还有太子殿下这一层关系在。
无论宋稚绾今后想嫁王府还是侯府,都是匹配得上的。
说来说去,不过是大臣们觉得宋稚绾及笄后不宜再居住在东宫里。
萧漠承也是无奈至极,琰儿若是愿意听他的,他不知要宽心多少。
但萧漠承却没直接在萧琰面前提起太子妃一事,反而是问起了别的:“前阵子朕送过去的折子你都仔细看了吗?”
萧漠承话里指的,当然是那些求娶宋稚绾的折子。
这话问得也别有一番心思,看了,和仔细看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萧琰被留下已觉得甚有不满,此时再提起那些糟心事,语气更是不耐至极:“以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