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条小溪和叶尼塞河的交汇处,汇入叶尼塞河,然后改变方向,叶尼塞河是由南向北行。”
王伟大声说:“这叫小溪?这他妈在我们家就是大河大江。”
北方少水,东北更少,所以王伟对于江河的概念,和见多识广的彭队自然没法比。
前方河流,至少十米宽,水流虽然不凶猛,可是应该是那种流量巨大,看似平稳的河流。彭队说:“你们知道叶尼塞河有多大?我们来时候乘坐的飞机掉里面,没个十年八年都找不到。”
大家这才震惊,俄国地大物博,连一条河都这么大。
彭队的意思,就在这里过河,如果顺河而下,到了叶尼塞河河岸,再兜圈子回来,绕太远的路了,大家应该保持体力。
何况小河汇入叶尼塞河的交汇处也是无人区,近距离一定没有渡河的渡口。
可是大家看着河流这么宽,不知道怎么过去。
彭队说:“女生休息,男人跟我砍树,扎筏子。”
大家纷纷动手,军用斧头,工兵铲等多功能工具开始砍伐。
虽然树枝大多是手臂粗细,甚至更细的,不过彭队说没问题,够长就行,面积大浮力同样很大。
如此不到一个小时,就扎好了一个完全能容纳十人木筏。然后彭队指着对面的一棵大树说:“李坤,能不能挂住那棵树?”
李坤表示没问题。然后拿出一卷绳子,绳子头处拴上了一个全是倒刺的钢球。
接着李坤把绳子抡圆了,绳子瞬间脱手而出,不愧是特种兵出身,钢球挂着风飞了出去,直接的挂在了对面的大树上,而且缠绕了两圈。
李坤试了试抓力,表示没问题。然后又挑选了另一处位置,同样的方式挂住了一根。
之后吴强拿出一些零件,不一会就组成了一张复合弓。然后把几个折叠的钢管,拼接好,然后插上箭头,最后连上钢丝。
拉满弓弦“嗡”的一声,就把箭射了过去。三道保险,防止木筏被河水冲走。
前两根绳子的内间距,能容纳十个人站立,一侧五个。
彭队在河边,扔了几块石头,又把一根树枝伸入水中,测试了水流的力量,然后指挥大家合力把木筏推进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