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一天后,农忙继续。
接下来的任务是收稻子。
南杨村位于江淮之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水稻种植。村民们普遍喜欢吃大米,因此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一年通常种植两季,部分地区甚至能种三季。
然而,由于花山公社每年分配的化肥有限,农家肥也不够用,南杨村大多只能种植两季稻。
现在要收割的就是晚稻。
割稻子是南杨大队秋收中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关系到全村人的口粮,因此全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把力气的,都绑起袖口,戴上草帽,挂上毛巾,拿着镰刀下地割稻子。力气小的,像龚秀兰这样的下乡知青,大多被照顾着,只要负责捆稻穗就行。年龄小的,像杨铁柱、周小梅这样的小孩,就被安排跟在后面负责捡掉落的稻穗。
而白夏夏这次被分配的任务是捡稻穗和晒稻谷,大队长依旧一如既往地照顾她。
龚秀兰和蒋玉珍被分配到一组,一人负责抱稻穗,一人负责捆稻穗,两人交替着来。蒋玉珍想着一次多抱点,可以少来回几趟,于是抱了一捆比她还高的稻穗往田埂上走。来回几次都没问题,但或许是抱得太多了,时间一长,她突然腿一软,摔倒在地,稻穗也撒了一地。
一直关注着这边的杨林看到了,立刻把镰刀一扔,赶忙跑过来扶起蒋玉珍:“蒋知青,你没事吧?”他语气中满是关心。
龚秀兰这时也注意到这边的情况,飞跑过来,问:“玉珍?怎么样?你还好吗?”
蒋玉珍摇摇头,说:“我没事,刚刚腿软了一下,现在没事了。”她脸上带着一丝尴尬,但眼神中透着坚韧。
杨林不放心,说:“要不你先去田埂上休息一下?我跟龚知青帮你把稻穗送过去,你负责捆就好。”他眼神中带着一丝坚持。
龚秀兰也连忙点头说:“玉珍,你去休息一会吧,我跟杨同志一会儿就弄好了。”两人手脚麻利地开始干起来。
蒋玉珍不想拖后腿,就抱了一些稻穗去了田埂上。
龚秀兰不动声色地说道:“杨同志,没想到你对玉珍这么关心啊。”
杨林担心坏了蒋玉珍的名声,立马否认道:“龚知青,这话你可别乱说啊!换了任何一个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