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江篱起来洗漱后,做了鸡蛋煎饼配玉米糊糊做早餐吃。
出门前,她把昨天在供销社买的草帽拿上,等一下太阳大了的时候可以戴。
除了草帽之外,她还多带了几个玉米饼子和一壶茶水,听说七点半上工,要十一点才能下工,这么热的天不带水可不行。
出门的时候,遇到了昨晚一起吃饭的邻居,江篱和他们打了招呼,然后跟着他们往保管站走去。
保管站和晒谷场是连在一起的,平时上工的人都是在晒谷场集合,分好工后去保管站领工具干活。
来到晒谷场,还差五分钟到七点半,晒谷场上站了很多人。
江篱昨天下午去李老头家买水缸的时候,在村里溜了一圈打听着去的,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住在牛棚那个新来的知青。
当她出现的时候,还挺多人主动跟她打招呼的。
江篱一一回应了,虽然她暂时记不住这些人谁是谁,但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尽管微笑点头就行了。
大队长媳妇刘菊珍来到她身边,热情地说道:“你就是江知青吧,这两天在坡头那边住得还习惯吗?我昨天去县城回来晚了,也没空去看看你。”
“刘婶子,我住得挺好的,大队里的人也很好,大家都很热情呢,您不用担心,谢谢您前天晚上给的馒头。”
江篱乖巧地回答刘婶子的话。
她这么一说,又获得了大队里更多人的好感,人家新来的江知青说她们很好很热情呢。
“那就好,有什么困难来跟婶子说,婶子能帮的一定帮。”
刘菊珍之所以对江篱热情一些,就是觉得她一个姑娘家家的一来就被迫住到了牛棚里,挺不容易的,愿意多照顾她一些。
再看知青点那些个人,自私自利,人家第一天来就容不下一个小姑娘。
还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呢,连她们乡下人都比不上。
要不是有规定,知青不能住在社员家里,她都想要把江知青带回家里住了。
“好的,谢谢刘婶子。”
七点半,上工铃声响起,赖丽华堪堪踩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到达。
她跑得有些狼狈,所以大家的眼神都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