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冰河暗涌:中东路危机
铁轨上的密码
1929 年 5 月 17 日的凌晨时分,哈尔滨松花江铁路桥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寒冷的空气使得一切都仿佛被冻结了一般。王越身着笔挺的军装,脚蹬锃亮的军靴,缓缓地行走在结满白霜的铁轨之上。每一步落下,都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这片寂静。
突然间,王越停下脚步,蹲下身子,伸手从地上捡起一颗扭曲变形的道钉。借着微弱的月光,可以看到钉帽上清晰地刻着一个西里尔字母“Ж”。这个特殊的标记让他心中一紧,因为他深知这代表着苏联远东铁路局。
王越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小巧的紫外线手电筒。当紫色的光线照射到铁轨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冰层之下竟然显现出一抹血色的荧光,隐约勾勒出“1929710”这样一组神秘的数字和日期。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只见一名工兵连长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惊慌地来到王越面前,大声喊道:“少帅!不好了,我们在三号桥墩那里发现了炸药!”
听闻此言,王越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毫不犹豫地快步走向三号桥墩,现场已经有几名士兵围拢在一起。王越走上前去,小心地撬开炸药的外壳,里面露出一根粗壮的 tnt 药柱。而在那药柱之上,赫然贴着一张泛黄的《真理报》。仔细一看,这份报纸的日期正好就是三天之前。
王越深吸一口气,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那张报纸撕下来。翻到背面,他惊讶地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细小的针孔,这些针孔组成了一段奇怪的密码文字:“冰封之日,红旗漫江。”
密室博弈
在宽敞而庄重的中东铁路管理局会议室内,巨大的水晶吊灯高悬于天花板之上,璀璨的光芒透过晶莹剔透的灯身,投射在那张长长的谈判桌上,形成一片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阴影。这神秘而压抑的氛围仿佛预示着一场激烈的交锋即将展开。
坐在谈判桌一侧的苏联代表加伦将军面沉似水,他微微眯起眼睛,将一份厚重的文件轻轻推到对面。“根据我们双方签署的《中苏协定》,我方有权在这条铁路沿线上驻扎三千名士兵以维护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