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会跪下来求我的。”
宁胜阴沉地笑着。
次日早朝,太和帝刚一坐下,便有朝臣上前进言:
“陛下,北桓使者不日即将抵达,这议和之事还需早日立下方针啊!”
此人是吏部侍郎,是三皇子宁胜一手提拔起来的。
与此同时,另一位大臣也紧跟着道:
“是啊,陛下!”
“如今北桓主动要求议和,于我大康大为有利,还请陛下做早圣决。”
“我大康国库空虚,的确不适合此时开战,议和之举虽然无奈,却也是利国利民。”
“北桓兵强马壮,若真要开战,恐怕我大康损失更加惨重。”
“臣也以为议和乃是上策,还请陛下决断。”
“……”
议和之声此起彼伏,偶有朝中将领反对,但却很快被一群文臣口水淹没。
太和帝冷着脸看着这群无能之辈,有心想要发作,却又觉得无用。
“张首辅,你觉得呢?”
太和帝不得不开口,打断了群臣的议论。
张骇之,当朝首辅,三公之首,他一开口,众人便不由得自动噤声。
只听他平静地道:“是和是战,全看北桓使者此次进京所求如何。”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因为谁都知道北桓不可能不狮子大开口的,毕竟半年前大康全军覆没。
太和帝眉头微皱,但脸上却没有太多表情。
这帮臣子显然早有预谋,嘴里喊着天下苍生,但为的不过是自身利益,既然如此,那也就不用给这些浑账留任何余地:
“张首辅所言有些道理,不过朕倒觉得这件事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当事人。”
满朝大臣不由狐疑,忍不住相互猜测,议论了起来。
“宣镇北王之女苏星彩上殿!”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喊,众人这才猛地反应过来。
这天底下若说对北桓一事最有发言权的,的确非苏家人莫属。
今日的苏星彩,特意穿了一身劲装,犹如披甲上阵一般,英姿飒爽,自带一股气势。
“苏星彩,这满朝文武大半支持主和,你身为镇北王之女,有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