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不少百姓都纷纷吐槽伯爵侯府往日多行不义,今日落得被抄家流放的下场,也是因果报应。
继伯爵侯府被抄家后,朝堂之中也不平静。与伯爵侯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几位大臣,得知消息后,吓得惊慌失措。纷纷想着该如何避开大理寺的追查。
于是,几位大臣凑到一起,商量好了说辞,次日早朝便齐齐跪在殿上,声泪俱下。
李宸看着这些大臣,冷笑一声:“事到如今,你们才来求饶,不觉得太晚了吗?”
这时,大理寺卿又呈上了新的证据,显示这些大臣不仅与伯爵侯府勾结,还在暗中操纵科举舞弊,谋取私利。
李宸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这些大臣一并查办。
朝堂之上顿时人心惶惶,那些平日里与这些大臣走得近的官员,也都开始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纷纷开始撇清关系。
一连好几日,苏落看的都是各地上报的折子。
不是这里已经如何治理了,就是那里已经如何修缮了。全都是为国为民的利好事件。
如今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生怕哪里再做的不好又会被大理寺给查了。
不过,能看到现在这样的景象也算是好的。最起码现在这样这些大臣们是真的把心思放在了百姓身上,是真的干实事了。
朝堂上的风气回归正常了,科举制的推行也逐渐顺利。但是要想在秋天的时候秋闱能够顺利举行,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
李宸正看着折子,川平公公匆匆来报:“皇上,礼部尚书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李宸放下折子,看了眼一旁的苏落,见她仍旧自顾自的画着各种图形。
轻声道:“宣他进来。”
礼部尚书进来后,行礼道:“参见皇上。”
李宸抬眼,却见礼部尚书一脸的难色。
即刻问道:“周爱卿,何事这般苦恼?”
“皇上,微臣有事要奏。如今科举推行顺利,但秋闱考场安排一事颇为棘手。这乃大庆开国以来第一次举行秋闱,咱这从未有过考场呀。这场地,该如何安排?”
听周尚书如此道来,李宸才意识到这着实是个棘手的事情。
起初提起科举,他也只是认为是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