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这家公司太小气,根据财报显示,一年的研发费用支出也就几千万,连一个亿都不到。
而吴舟想要的是,买入这家公司之后,立刻马上的,加大,再加大投入。
不过这家公司的股份问题比较多,单靠吴舟这边找人来搞定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所以吴舟想到的就是这些资方,他们神通广大的人脉圈。
一天之后,初步答复就是,比较困难,因为科兴背后的资方太多。
不仅仅是股东,背后还有很多的大资本,甚至是国家资本。
比如说软银,比如说苏世黎,比如说,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还有小岛那边的等等。
有很多资方都是不差钱的,又或者说是久经资本市场,吴舟想要快速地收购这家公司,到时肯定会被狮子大开口。
“只要不是太夸张就行。”
有3日,陆陆续续的报价出炉,最高的是有按当前市场估值接近3倍要价的,低的也有要市价溢价30的,他们有更好的标的。
这种低溢价的,吴舟就直接收了,至于3倍那种狮子大开口的,就是先晾着。
前前后后,不过一周左右时间,从大小股东手里,谈妥了大概31的股票,已经签订了初步的意向合同,预估花费19亿左右。
能这么快地谈妥这些收购,主要也是因为吴舟财大气粗,这些收购价平均溢价了一倍左右。
基本上只要不过分,那边喊多少,稍作战略上的谈价,然后就成交了。
至于股票市场上的股票,这段时间,随着吴舟这边疯狂扫货,有了一波16的涨幅。
吴舟花费了38亿,拿到了11市场票。
比之那些股东手里的股票是要便宜多了。
合计已经超过了42。
这时候,一些剩下的还没出售手上股票的股东,也开始炒作吴舟看好科兴,收购科兴的新闻。
以此来拉高股价。
不过吴舟不回应,所以这些炒作也就是引起了股票的短期波动。
而且本身科兴这个票就很小,影响力很有限。
即便是想炒,也没多少人关注。
实际上如果是在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