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在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全身心投入到与国际科研团队合作验证新理论的工作中。新理论虽然在研讨会上获得了诸多宝贵建议并得到进一步完善,但要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仍需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观测和实验验证。
合作团队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区,协调各方工作成为了巨大挑战。不同国家的科研机构有着不同的工作节奏、文化背景和资源配置,这使得信息传递和任务分配变得复杂。叶澜需要频繁组织跨国视频会议,以确保每个团队都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进度。
“大家注意,我们这次观测的重点是捕捉特定区域内能量波动的细微变化,这对验证我们的理论至关重要。各团队要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叶澜在一次视频会议中说道。
然而,即便做了充分的协调,问题还是接踵而至。其中一个负责关键观测任务的团队遇到了设备故障。一台用于高精度测量的核心仪器出现了偏差,导致采集的数据出现异常。
“叶博士,我们的设备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观测计划的进度。维修这台仪器需要特殊的零件,而这些零件的供应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该团队负责人焦急地汇报。
叶澜深知时间紧迫,两个月的延迟可能会打乱整个验证计划。她迅速联系其他科研机构,寻求备用设备支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提供临时替代设备的机构,解了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团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数学难题。新理论涉及到复杂的量子场论和宇宙学模型的结合,其中一个关键的数学推导过程存在争议。部分团队成员认为当前的推导无法准确描述能量波动与暗物质、暗能量之间的关系。
“叶博士,按照现有的数学推导,我们无法自洽地解释能量波动在不同宇宙环境下的变化规律。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推导过程,或者引入新的数学方法。”团队中的一位资深数学家说道。
叶澜组织团队中的数学专家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大家从不同的数学分支寻找灵感。经过数天的日夜钻研,他们终于找到一种新的数学工具——一种基于拓扑几何的算法,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新理论中的复杂关系,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叶澜忙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