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带领跨学科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对理论框架的修正工作中。团队中的物理学家从基本作用力的本质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来更精确地描述极端条件下的宇宙现象。数学家们则运用复杂的算法,对这个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确保其逻辑的严密性。计算机科学家们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模拟各种宇宙场景,为理论模型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要通过多次模拟,确定这个新模型在不同宇宙环境下的适用性,这将是修正理论框架的关键。”叶澜在跨学科团队会议上说道。
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和计算,团队逐渐找到了理论框架的修正方向。然而,在将新模型融入原理论框架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模型与原框架中的部分内容存在兼容性问题,这可能会影响整个理论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叶博士,新模型虽然在解释异常数据方面有很大优势,但与原框架结合时,一些经典的宇宙学结论可能需要重新推导,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位团队成员担忧地说道。
叶澜明白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但她知道不能退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既然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大家从宇宙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重新审视这些结论,看看能否找到一种折中的办法,既能保证新模型的应用,又能维持理论的连贯性。”
团队成员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深入研究宇宙学的基本原理,对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结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推导。在这个过程中,叶澜鼓励大家积极交流,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
“物理学中关于能量守恒的原理在这个推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以此为基础,重新梳理相关结论。”物理学家说道。
“从数学角度看,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修正参数,来协调新模型与原框架之间的差异。”数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通过引入一系列修正参数,并对原理论框架中的部分推导过程进行优化,成功地将新模型融入其中,解决了兼容性问题。新的理论框架不仅能够完美解释之前出现的异常观测数据,还对一些尚未被充分理解的宇宙现象做出了更合理的预测。
“叶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