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研制“量子熵锁发生器”,这是一种能够产生并维持量子熵锁场的大型设备。然而,在实际研制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首先,要产生足够强大且稳定的量子熵锁场,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现有的能源系统无法满足需求。其次,如何精确控制量子熵锁场的范围和强度,使其既能有效抵消空间波动,又不会对周边正常空间造成影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破解“灵熵干扰器”的科研小组同样面临挑战。虽然成功解析出“灵熵干扰器”的部分技术原理,但该设备采用了一种高度集成且加密的设计,内部结构极为复杂。科研人员尝试逆向工程,但在拆解过程中,发现设备内置了多种自毁机制,一旦触发,所有技术信息将被销毁。此外,“灵熵干扰器”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灵能晶体作为能量核心,这种晶体的性质极为特殊,现有的检测和分析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科研小组不得不另辟蹊径,从研究灵能晶体与周边灵能场的相互作用入手,寻找破解“灵熵干扰器”的方法。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科研团队并未气馁。他们积极与各星系的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联盟也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技术设备,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力求尽快取得突破。
四、军事行动:布防与侦察并进
在科研攻坚的同时,联盟的军事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布防与侦察并进。
在“混沌之域”周边,联盟舰队迅速完成了防御体系的初步构建。能量护盾发生器被部署在关键位置,巨大的蓝色光幕笼罩着周边区域,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空间扭曲和能量冲击。轨道防御炮整齐排列,随时准备对异常物质和来袭目标进行打击。巡逻舰队在周边空域不间断巡逻,利用先进的探测设备,实时监测“混沌之域”的动态。同时,舰队还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模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场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特种作战部队的侦察行动也全面展开。他们通过情报收集和分析,锁定了几个可能的“熵变教团”隐藏基地的位置。这些基地大多隐藏在偏远星系的荒芜星球或小行星带中,周围布置了严密的防御系统。特种作战部队分成多个小队,采用隐蔽渗透的方式接近目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