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京。
乒羽管理中心,天坛东路33号。
乒乓球部总教练办公室内。
任心华把当天报纸摊开放在众教练们面前,说道。
“来吧,都看看吧,现在那孩子还没回朝京呢,报纸就已经满天飞了。”
亚洲体坛报、欧洲体坛报、国际新闻报、人民日报、体育时报……
十几个不同类型的报纸上,头版头条都是一个人——朱淇。
这要是放在现在,就叫上了国际热搜。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15岁“登基杯”少女,本世纪最大黑马!中国人均会打乒乓球?如何遏制中国乒乓球的统治力?谁能推翻红色长城?】
上一次还坚决反对朱淇加入国家队的教练们这次全部都安静了。
能说什么呢?
人家拿了三大赛的单打冠军。
体育总局的领导都来电话了,问这个小姑娘为什么是以个人名义参加的世界级比赛?为什么没进国家队?
这个电话偏偏还被姜光明接了。
姜光明被总领导问到的时候满头大汗,只能说这个女孩省队的教练是何千路。领导沉默片刻之后只说了一句“何千路是何千路、朱淇是朱淇。小姜啊,你的思想觉悟应该提高,不应该把这么出色的一个小姑娘推出去嘛,你说说这要是跑到国外对国家队来说不是损失吗?”
体育竞技。
成绩就是话语权。
省队球员拿三大赛单打冠军。
这个含金量太吓人了。
可以包容她的一切问题。
这句话也很明确。
朱淇可以进国家队。
因为拿到了世冠杯之后,朱淇在全球体育采访中,对自己的这位师父极尽表彰。
【首先,你说的案子是在我认识何指导之前发生的,我没有参与过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我只能说我经历过的在省队的五年,何指导是最认真最负责的教练。我只相信我自己的感觉,他是在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除了我家人之外对我最好的人。也是我的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她为何千路的人品做担保,为何千路的人格做代言。
更是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