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 年 10 月大规模进攻后,战争的残酷车轮继续无情滚动,无情地碾碎无数生命与和平的希望,一直持续到 1849 年 6 月 26 日,整个欧洲战场依旧深陷胶着,胜负难分。
在泽许公国与沙俄、奥地利帝国联军的战场,双方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寒冬的凛冽未能冷却战火的炙热,士兵们在冰冷的战壕中对峙,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
叶逢甲深知持久战对国力的巨大消耗,他一方面组织士兵加固防线,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破局之策。“我们不能一味防守,必须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部署。”叶逢甲召集将领们商议,决定组建多支敢死队,趁夜突袭联军后方的补给线路与炮兵阵地。
与此同时,康斯坦丁·格拉和奥地利帝国的指挥官也在绞尽脑汁。他们不断调整战术,尝试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泽许公国的防线,但每次进攻都遭到顽强抵抗。“泽许公国的抵抗超乎想象,我们必须重新规划战略。”康斯坦丁·格拉在军事会议上眉头紧锁。
多瑙河中游,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帝国的战斗同样激烈。随着季节变换,多瑙河的水位发生变化,这给双方的军事行动带来了新的挑战。
阿卜杜勒卡里姆·纳迪尔帕夏利用春季河水上涨的时机,组织水军对奥地利帝国的河岸防线发动多次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实则暗中派遣陆军精锐迂回到敌军侧翼。“我们要利用自然条件,出其不意打击敌人。”阿卜杜勒卡里姆·纳迪尔帕夏对部下说道。
海因里希将军则加强了对河岸的巡逻与防御,同时在后方修筑坚固的堡垒,以防奥斯曼帝国军队的突袭。双方在多瑙河沿岸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水陆争夺战,河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在多瑙河下游,英国与法国的军队陷入了消耗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却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阿尔芒·圣阿尔诺尝试运用新的战术编队,集中炮兵火力打开突破口,但马修·埃尔默指挥英军迅速调整防线,成功化解危机。“英国人的防御十分顽强,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真正的弱点。”阿尔芒·圣阿尔诺在战后总结时说道。
马修·埃尔默则注重加强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设置陷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