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怒发冲冠,立刻将参与此事的军官及士兵召集起来,当然这些人不是全部的,人太多只能拿最初那个百总队的来顶缸了。这些人吓得脸色惨白,纷纷跪地求饶。李明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道:“军规如山,你们竟敢做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败坏我军名声,不严惩不足以正军法!”于是下令将百总革职查办,其余士兵每人抽二十鞭子。
这时,旁边的谭师爷站了出来,拱手求情道:“将军,念在他们平日在战场上也算有些功绩,且此次犯错后已知悔改,恳请将军从轻发落。”李明眉头紧皱,内心权衡一番,最终说道:“既如此,处罚减半,士兵每人十军棍,百总降为副百总,暂时处理百总内事务以观后效,若再犯错,定不轻饶!”行刑时,军棍一下下打在士兵们的身上,听起来很响,士兵们也惨叫不止,不过这都是做做样子,其实棍子打的并不用力,因为这些行刑的士兵昨晚也参与了,总不好下狠手。
处理完这事,李明感觉一阵无力,对这个时代的士兵思想觉悟实在是不敢指望了。只能将受辱的乌兰和其他挑剩的俘虏,连同缴获的兵器、铠甲、旗帜等战利品,一同押送至巡抚处,并附上一份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的报功文书。文书里,李明把战斗细节添油加醋,将自己在战役中的决策描述得英明神武、无比关键,同时对部下的功劳也大肆夸大突出,把手下将士们都写成了在他英明领导下才发挥出作用的得力助手。
嘿,你瞧瞧这李明,在明朝这腐败官场的大染缸里,也算是彻底学“精”咯!大家都在这官场里各显神通,要是还傻乎乎地不懂包装自己、吹嘘功绩,那可不就真成了别人眼里的愣头青嘛。现在看来,李明也深谙此道,一头扎进这“浮夸报功”的潮流里,和这浑浊的官场风气渐渐融为一体了。
处理完战后诸多事宜,李明便接受了保安县县令宋知礼的邀请,前往城内赴宴。
李明随着宋知礼进了城,本以为会被引至县衙,没想到宋知礼满脸笑意,热情地说道:“李将军,今日定要让您感受一下咱们保安县的盛情,特意在这县里最大的聚贤楼为您设宴接风!” 说着,便将李明带到了聚贤楼前。
踏入聚贤楼,只见酒楼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大厅宽敞明亮,装饰得金碧辉煌。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