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距15厘米定苗。采用穴播的,每穴留2株健壮苗。缺苗及时带土补栽。一般每667平方米留苗株左右。
2中耕除草:第1年一般进行3~4次。幼苗期生长较缓慢,应及时除草,浅松土。当苗长出6~7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锄草;第3次和第4次分别在7月、8月进行。第2年新叶长出后,进行第1次松土锄草;7月进行第2次。第3年植株生长快,苗出土后进行深锄。以后则视杂草情况进行除草。
3追肥培土:生长前期施氮肥,以促进植株生长茂盛。生长后期要多施磷钾肥,促使根部生长粗大,第1年以氮肥为主,配施一些磷肥;定苗后5~7天及每年春季出苗后,应结合中耕,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饼肥50~100千克,农家肥1000~1500千克,开沟施肥后培土。雨水较少的地区,追肥后应及时灌溉。生长2年后的植株,要在秋末割去枯枝叶,并结合施肥培土盖苗,以增加根部产量。
4摘花薹:一般2年后开花结实。为促使根部生长,不留种的花薹应全部摘掉。在河北、山东等地,于花期每株选一个早期较大的花蕾留种,其余花薹全部摘掉,以保证种子饱满,发芽率高,也利于根部的生长。在云南,对2年或3年生的植株于7~8月,配合中耕除草,每株打去4~5片老叶。
病虫害防治
1病害:根腐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株地上部分枯萎,根部发黑,呈水渍状腐烂,最后导致死亡。一般于5月初发病,在高温多雨,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全年均可发生。防治方法:选择地下水位低及排水良好的土地栽种;田间管理时尽量避免造成根部机械损伤;严格检疫,不用带菌种子,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以防蔓延。发病时用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喷洒根部。
2虫害:
1蚜虫:成虫、若虫吸食茎叶液汁。严重时病株茎叶发黄、枯萎。防治方法:冬季清除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发生期及时喷洒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几次。
2银纹底蛾:幼虫咬食叶片。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