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病虫来源;冬季深翻土壤,阻止虫卵在土中越冬。鼓励两茬种植作灸用,提前于5月上中旬采收,规避蚜虫爆发期;种植5年或6年后,宜与其它作物轮作,防止连作障碍。
3物理防治:3月中下旬至6月蚜虫发生期,设置黄色粘虫板(黄板)诱杀蚜虫,每667平方米设20-25个,固定于高出植株10-20厘米处;4月下旬至8月,每间隔100-120米使用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4生物防治: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等生物农药,参照说明书使用方法防治病虫害;注意利用蚜虫的天敌控制蚜虫。
5化学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对于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选用符合有关农药管理规定的农药进行防治。不应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品种。
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与方式:艾草一年可收获1-3茬,为保障药用或灸用品质,每年宜收获1-2茬。仅收获1茬的艾叶适用于药用与灸用,采收时间应在6月上旬;收获2茬或3茬的艾叶适用于灸用或它用,第一茬宜在5月上旬或5月中下旬收割,第二茬在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采割,第三茬10月至11月下旬适时采收。每茬应在主茎尚未分出侧枝及未开花时,趁晴天用镰刀贴地或近地收割,摊至原地,或尽快就地摘取鲜叶;较平坦地块也可用机械采割,或用脱叶机于田间脱取鲜叶。
2干燥与脱叶:根据应用时是否带茎杆,或仅用干燥艾叶,选用以下两类干燥脱叶方式:
1将人工或机械脱取的鲜艾叶,就近于洁净水泥地晒场摊薄晾晒至干,不可堆沤;阴天或雨天置干燥的室内晾干时,每隔1-2天翻动1次,至七成干后4-7天翻动1次。阴干晒干均可,以阴干品质较好。
2将植株采割后,就地就近摊薄晾晒,不可堆沤,至八成干后,在早晨或天黑前捆扎,在鄂北较干燥地区移至室内堆置至全干,在其他湿度较大的地区移至室内,直立倚靠至完全阴干;雨天置干燥的室内晾干,每隔1-2天翻动1次,至七成干后4-7天翻动1次。全干后,除去杂物,用脱叶机脱叶或人工摘叶;或除去杂物后,不脱叶使用干燥全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