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蒋瓛领命退了出去,
正好遇上朱允炆入内,
赶紧行大礼并让道。
在他看来,
虽然立储之事,被耽搁了,
但皇帝心意已定,储位迟早还是这位二殿下的,
所以,
他对朱允炆的态度,表现得如对朱标一般。
朱允炆刚步入御书房内间行完礼,
朱元璋便开口问道,
“这些时日,你已经把所有衙门都跑了一遍了,有何感受?”
在对朱标的爱屋及乌,还有朱允炆本身就与他对脾气的双重因素加持下,
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
并没有因为知道了后世的情况,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朱允炆拱手一拜,奉上一份奏疏,开始奏对,“皇爷爷容禀,这份是臣孙这些时日参与听政,以及巡查各衙门的之后的想法。。。”
祖孙二人,一个在认真禀报,一个边听边看,
还不时地讨论几句。
小半个时辰之后,奏对结束,
朱允炆表现完美。
朱元璋抚着胡须,止不住地点头,用带着滤镜的目光,审视着面前的乖孙,
允炆,各方面都很优异,
哪有那些人说得那么不堪?!
既然允炆底子不差,
那咱就有办法,帮他完美化解后世老四靖难那档子危机。
咱要不断磨炼允炆的治政能力,树立他在朝野的威望,
好好地帮他铺好未来上位的路,
把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帝王。
羸弱?咱就培养他的刚强,不偏信,学会御下之术,
乏断?咱就让他变得果决,杀伐果断。
你老四,敢在咱面前逞强装硬,
咱绝对不能让你遂愿发动什么“靖难”,毁了咱家业。
凭借咱的本事,能打下大明江山,教出标儿这样的太子,再教出一个合格继承人,简直易如反掌。
当然,为了稳妥起见,
这储位,
咱必须得等到允炆完全成熟了再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