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有这混球的新纪录了?”
“快快说来。”
饶是已经过去了三天,朱元璋还在生林豪的闷气,
他已决意对蓝玉处以极刑,
但没想过要重处林豪,
只想让他服个软。
“那儿臣先呈奏,”朱慈烺朝一旁的父皇朱由检点点头,遂从袖中掏出两份文卷呈给端坐主位上的朱元璋说道,
“太祖爷,这是臣的人从民间一户杨姓人家里找到的记录,臣孙摘抄了关键信息,”
“那杨姓人家祖宗叫杨彦,据说在洪武朝做过言官,按时间推算应该和林豪做过同僚。”
之前他们几位皇帝做过实验,
各自朝代的东西,能带入这太庙偏殿,也能带回去,
但其他朝代的皇帝,却带不出去,
所以,像文书之类的东西,他们能在偏殿里一起参详讨论。
“杨彦?感觉这名字哪里见到过,但人倒是没什么印象。”朱元璋抚着胡须思忖道,
言官虽然时常劝谏,但朱元璋对他们并不是都能像林豪那般印象深刻。
“《杨氏练生公札记》摘抄,《练生公遗书》?”朱元璋看着文卷封面的字,又拨了拨薄薄的纸张,看着朱慈烺问道,“这是你找到的记录?倒是不同寻常啊。”
朱慈烺拱手说道,“是,那个杨氏后人有誊抄和保留祖先遗训的习惯,”
“所以这些文字得以留存下来。”
“遗书就一封信的内容,”
“而他札记中涉及林豪的内容,都已经摘抄进来了,”
“只是真伪还待考证,”
“但太祖爷您身为同时代的人,看完必有计较。”
朱元璋点点头,先开始翻读札记的摘抄内容,
“蓝玉审决前夜,我欲搭救林豪兄性命,特地秘密进入诏狱,”
“。。。”
这卷札记的摘抄内容,正是洪武时空的杨彦所写的,密会林豪的详细过程和对话记录,
经由他的后人妥善保存得以流传到义兴朝。
朱元璋快速地浏览了前面半部分内容,
看到林豪规劝杨彦不要支持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