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给钱,当然不是等到这要钱的人进来一开口,要多少,钱无病就拨多少。
这可不是正确是做事情的办法,如果这钱要的这么轻松,这要钱的人未免心里觉得被要钱的人好糊弄,说不定还起了什么别的心思,钱无病倒是想干脆点不拖泥带水的将银子发下去呢,问题是,他若是不想被人当作冤大头,不想让人觉得好欺瞒,他最好还是仔细的听听对方哪些地方要钱、哪些地方要多少钱这些足够令他头昏脑胀的东西。
等到听完了,不管他有没有听懂——没听懂没关系,大人物身边,总会有人听得懂的,等到那些伸着脖子等着要钱的人干巴巴的看着他,等着他决断的时候,他再大手一挥:这个银子,咱们也紧张啊,要不,要拨一半,你们先用度着,实在不够了,我再来给你们想想法子。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拨付银子的规矩,以往从朝廷拨付出来的银子,就拿这次山西赈灾的银子来说,一万两银子,在京里头那些经办此事的京官们过一道手,到了山西地方上,这山西布政使司的大小官儿,再过一道手,等到到了地方县府,这知府衙门,知县衙门再过一道手,最后,分发到所有灾民手里的,十成里头,有个一成,那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若是能有个两三成,那地方上的官员,简直都可以用“清廉”二字来形容了。
这次倒是不用过那么多道手,直接从四海商行,从钱无病手中拨出来,但是,就是这样,钱无病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拨出来的银子,百分之百都用在这战船打造上,太祖皇帝的时候,贪赃六十两的官员,即可行“剥皮充草”之罚,这吏治抓得不可谓不狠,但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贪官们依然前仆后继,洪武朝某科取士,三年之后,一二三甲除五人充军流放以外,皆因贪赃落马!可见在大明朝,这“贪”字是多么的深入人心,积弊难返了!
最先进来是工部和户部的两个官儿,钱无病不明白,这造船的事情,为什么要要户部的官员参与,不过,这官员解释,这从各处来的船工,匠户,这些人都是要户部调拨的,而且,户部是管银子的,工部是花银子的,就算工部的人花钱,在这船厂,还得和户部的人商量了还,这还真不能没有户部的人参与。如此一说,钱无病倒是觉得可以理解了。
接下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