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羽翼大明 > 第五二六章 “临机专断”之权(1/4)
    钱无病并不以为,南京这边发生的事情,在北京的衮衮诸公一个个都没看见。

    实际的情况,也和他想的差不多,凡是有能力知道的,基本上都知道了,只不过,这些知道的人,要么本身就是有利益在这船队里面的,自然不会由此多嘴,要么就是这次船队出海,朝廷真的是一分一文都没花,即使想多嘴的,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多嘴的理由。

    你要拿禁海令说事吧,这四海船队不仅仅是陛下的产业,还有一大把勋贵在里面砸了银子,这一张嘴,陛下生厌,同僚不喜,而自己还落不到分文好处,这种事情,谁吃饱了去干它。

    按照大明的那些言官们的逻辑,哪怕没有实际的好处,落个清名的事情他们也干啊,这有了名声,难道还怕没有实惠么?

    问题是,这事情上,一旦多嘴,连个好名声都落不下,人家不花钱给朝廷找到一条税赋的财路不说,还能为内库赚银子,这多嘴可是从上到下都得罪了,谁会记得他们的好!

    所以,朝廷对这事情,视而不见,那就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当然,支持肯定也是不会怎么支持的,除非眼下内阁直接将这废除禁海令的提议,送到陛下的案头还差不多,不过,这事情,可就不是一会半会的事情了,真要是船队从西洋满载而回,诸番邦万国来朝,倒是不能不考虑。

    仁宣之后,大明船队下西洋就此断绝,朝廷颁布天下其主要原因是“耗资糜奢!”但是,这话哄哄老百姓也就是了,能够立于在庙堂之上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哪一个又不会算账。

    别的不说,永乐年间,动辄数万人出海疯狂给别人送钱、永乐帝五次几十万大军的队伍出征漠北、三次大规模的征讨安南、万里大迁都、大兴土木修筑京师、疏通大运河、修撰永乐大典,光是折腾这些,就足够大明朝兜兜里比脸上还干净了,极端点,隋炀帝的例子在前面摆着呢,国力不是这么浪费的,亡国那是没商量的事情。

    永乐帝靖难成功,这大明朝打了数年内战,总不能说欣欣向荣的在发展吧,这个时候,稍微有点眼光的帝王,第一个考虑的,怕是就是休养生息,永乐帝英明神武一代明君,他会这样犯傻吗?国家都在崩溃的边缘了,还折腾,这是嫌死的不够快?

    但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