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344章 祀圜丘乐章之七《凯安》(1/3)
    祀圜丘乐章之七

    凯安

    《新唐书·礼乐志》曰:贞观初,舞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郊庙朝会同用之。舞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龠右翟,着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裤,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服平冕,馀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文裤,乌皮靴,执干戚。馀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亚献终献作武舞,太庙降神以文舞。后改治康舞曰化康,避高〔宗〕(祖)讳也。《旧书·乐志》曰:凯安舞,贞观中造,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克靖关中,三变象东夷宾服,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服,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贞观礼。享郊庙日,文舞奏豫和、顺和、永和等乐。麟德二年十月,文舞改用功成庆善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后以庆善乐不可降神,破阵乐不入雅乐,复用治康、凯安如故。

    凯安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

    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

    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凯安》宛如一首从历史长河中激荡而出的雄浑乐章,以五言律诗这一规整而富有张力的形式,回溯往昔的兴衰荣辱,深度思考国家治理的要义,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国家安定祥和、繁荣昌盛的殷切期盼。它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古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关切与对太平盛世的无限向往。

    逐联赏析

    第一联:“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

    诗歌开篇,便将视野拉回到遥远的过去,直击一个朝代气数殆尽之时的华夏大地。“炎运”,仿佛是那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中,某个特定王朝的专属轨迹,当它走向尽头,“中华乱无象”的乱象便接踵而至。这里的“乱无象”,绝非简单的混乱描述,而是一幅社会秩序崩塌、民生凋敝、战火纷飞的悲惨图景,让人不禁联想到三国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的动荡岁月。这短短两句,犹如一记沉重的鼓点,为全诗奠定了感慨兴衰、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基调,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情境之中。

    第二联:“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此联以极具画面感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