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夜读全唐诗 > 第300章 李煜《病起题山舍壁》(2/3)
终期宗远问无生”,这两句诗体现了李煜对养生和超脱生死境界的执着追求。彭涓,相传是古代的养生家,李煜暂时与他相约,希望能从他那里获取安养衰弱身体的方法。这不仅是对身体康复的渴望,更是对生命质量的关注。而“终期宗远问无生”,则表达了他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宗远,或许是一位精通佛法、对生死有深刻见解的高僧,李煜期望最终能向他请教关于超脱生死的奥秘。这反映出李煜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开始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他不再满足于世俗的物质追求,而是渴望在精神层面找到归宿,探寻生命的真谛,实现心灵的解脱。

    厌弃世俗: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诗人以强烈的反问语气,直抒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在他看来,在尘世中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劳累,就像是陷入了一场永无止境的苦役。人们贪求虚幻的名声,如同拼凑鱼龙混杂的虚幻之物,最终构建起的不过是一个虚妄的名声。这种对世俗的批判,源于李煜自身的经历。他曾身处南唐宫廷的权力中心,见证了无数的争权夺利和勾心斗角,深知世俗名利的虚幻与无意义。如今,在病愈后的宁静生活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些曾经被人们追逐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富足。这种对世俗名利的清醒认知和果断摒弃,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艺术特色:手法精妙,情韵悠长

    在艺术手法上,《病起题山舍壁》堪称典范。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炉火的温暖、新流的声响,这些自然之景不仅营造出宁静、温暖的氛围,更与李煜闲适、超脱的心境相呼应,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波动。对比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山舍的宁静与尘世的喧嚣、身体的衰弱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突出。而反问句式的运用,如“谁能役役尘中累”,增强了诗歌的语气和感染力,让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批判更加有力,也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病起题山舍壁》是李煜诗歌中的珍品,它以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在病愈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