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王祎,太宗孙,吴王恪次子,特封嗣江王。开元时,徙封信安,历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坐事,除衢州刺史。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诗一首。
石桥
在衢之烂柯山,即王质看仙人弈棋处也。诗有贞元二年严绶石刻记。诗内缺二十一字。
别有经行所,迥跨重峦侧。粤因求瘼馀,倏想寻真域。放情恣披拂,杖策聊□□。□□□□□,□□□□色。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薄烟幂远郊,遥峰没归翼。仙桥危石架,幽洞乘□□。□□□□□,□□□易测。二教无先后,一相平而直。冀兹捐俗心,永怀依妙力。
于山水间寻真:信安王祎诗作赏析
在诗歌的幽微角落里,信安王祎的这首诗宛如一颗遗落的明珠,悄然散发着独特光芒。它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诗人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感与所思,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对世俗和超脱的深度思考融为一体,引领读者踏入一个空灵悠远的精神世界。
开篇:行踪初显,伏笔暗埋
“别有经行所,迥跨重峦侧”,诗句开篇,便如为我们展开一幅山水长卷的起笔。信安王祎的行踪于此刻点明,他踏入的是一处远离喧嚣尘世、隐匿在重峦叠嶂之侧的特殊之地。“别有”二字,似带着几分神秘与期许,暗示这绝非寻常的游历之所,而是诗人特意探寻的心灵净土,为后续诗歌中所蕴含的山水景致描绘与精神境界的升华悄然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渴望一探究竟。
缘起:政务与求道的交织
“粤因求瘼余,倏想寻真域”,此句为我们揭示了这次山水之行的缘由。信安王祎身为地方官员,平日里心怀百姓疾苦,奔波于“求瘼”之途,尽心尽力处理政务。然而,在忙碌的尘世事务间隙,他的内心突然涌起对“真域”的强烈渴望。“求瘼”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与担当,而“寻真域”则展现出他在精神层面上对超脱世俗、追寻更高境界的向往,这种在世俗责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转换,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
畅游:沉醉山水,尽享自然
“放情恣披拂,杖策聊□□”,尽管此处存在文字残缺,但并不妨碍我们感知诗人沉醉山水的惬意姿态。信安王祎仿佛挣脱了世俗的束缚,尽情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