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肃礼”表示严肃庄重的礼仪,“恭禋”意为恭敬地祭祀 。在祭祀过程中,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行礼,都严格遵循礼仪规范,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 。“载展”则表明祭祀仪式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翘襟邈志逾殷”,“翘襟”表达了一种仰望、期待的心情,“邈志”指高远的志向,“逾殷”则强调这种心情和志向愈发殷切 。武则天对神灵怀着深切的期望,希望通过这场祭祀,能够获得神灵的指引和庇佑,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高远志向,她的这份真挚情感,在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尾联:“方期交际悬应,(下一句逸)”尽管最后一句缺失,但仅从“方期交际悬应”这半句中,仍能感受到武则天对祭祀效果的强烈期待 。“方期”表明正在期待,“交际”意味着与神灵的沟通交流,“悬应”则是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回应 。她期望通过祭祀这一神圣的仪式,与神灵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得到神灵的庇佑和启示,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好运 。从这半句诗中,可以推测出她对国家繁荣、百姓安康的祈愿,虽然诗句残缺,但那份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却依然清晰可辨 。
通览全诗,《唐大飨拜洛乐章·咸和》宛如一首庄重肃穆的颂歌,通过对祭祀场景、氛围、态度以及期望的细致描绘,全方位地展现出武则天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深刻地体现出她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殷切期望 。诗中巧妙运用“坎泽”“坤坛”“灵眷”等丰富的意象,融入古代的祭祀文化、神话传说等诸多典故,使诗句内涵丰富,韵味无穷 。语言简洁凝练,却字字饱含深情,每一句都仿佛是从诗人心底流淌而出的真挚情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祭祀仪式的生动记录,更是武则天作为统治者对国家治理理念的独特表达 。它深刻反映出她对礼仪制度的高度重视,认为通过庄重的祭祀仪式,能够凝聚民心,传承文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同时,也为后世了解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文学和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