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十九
唐明堂乐章六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配飨》是一首独具韵味的四言诗,字里行间尽显她对祭祀仪式的庄重态度,以及对祖先的拳拳敬意,同时也深切地表达出她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殷切期望。接下来,让我们逐联品味,深入探寻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邃内涵,再从整体上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重要的历史价值。
配飨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逐联及整体赏析
首联:“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诗章开篇,武则天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在巍峨壮丽的明堂之中,玉宇轩昂,象征着国家至高无上的威严。此时,笙与镛两种古老的乐器相互应和,其悠扬的乐声在玉宇间袅袅回荡。这和谐美妙的音乐,绝非普通的演奏,而是祭祀礼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礼仪的隆重与和谐,仿佛在向祖先诉说着后人的敬意与思念。与此同时,陈列在祭祀台上的文物,在柔和的光线映照下,散发出清冷而圣洁的光辉。这些文物,或是承载着家族历史的珍贵礼器,或是记录着先辈功绩的古老典籍,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展示,更是对祖先的缅怀与敬仰之情的具象化体现,彰显出后人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祖先的无尽尊崇 。
颔联:“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此联进一步将祭祀的神圣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晬影临芳奠”,“晬影”可理解为祖先的神灵之影,在祭祀的关键时刻,这神秘的影子仿佛降临在摆放着芬芳祭品的祭台上。那一缕缕升腾而起的香气,伴随着祭品的鲜美,仿佛在向祖先传递着后人的虔诚与敬意。“休光下太微”,“休光”象征着祥瑞之光,这道光芒从天而降,照亮了太微垣。太微垣在古代天文学中,被视为天帝的居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圣的力量。祥瑞之光降临太微垣,不仅为祭祀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重的色彩,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先庇佑的热切期待。她希望祖先的神灵能够感受到后人的诚意,从而降下福祉,护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颈联:“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在这一联中,武则天直抒胸臆,表达出对祖先深深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