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十六
唐明堂乐章三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作为一首别具一格的五言律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她对皇嗣品德与能力的由衷赞美,同时也饱含着对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殷切期望。下面,让我们深入剖析这首诗,通过逐联解读来领略其丰富内涵,再从整体上把握其艺术价值与深远意义。
皇嗣出入升降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逐联及整体赏析
首联:“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诗篇起笔,武则天便以极为崇高的赞誉之词,对皇嗣的高尚品德展开歌颂。“至人光俗”,将皇嗣比作超凡脱俗的至人,其品德犹如熠熠生辉的光芒,穿透世俗的尘埃,照亮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光芒并非虚幻的想象,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皇嗣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之中,成为众人敬仰的道德楷模。“大孝通神”,着重强调皇嗣的孝道。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孝道被视为百善之首,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武则天认为,皇嗣的孝道已然达到了一种极致,能够感动天地神灵。这不仅体现了皇嗣极高的个人修养,更寄托着武则天对皇嗣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深切期望。她深知,只有秉持着这种深厚的道德根基,皇嗣才能在未来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颔联:“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此联进一步深入刻画皇嗣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谦以表性”,说明皇嗣的本性中就蕴含着谦逊的特质,这种谦逊并非故作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的清醒认知和对他人的尊重。无论面对何种成就与荣耀,皇嗣都能保持谦逊的态度,不骄不躁,虚怀若谷。“恭惟立身”,强调皇嗣将恭敬作为立身之本。在日常的生活和处事中,皇嗣始终以恭敬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是对长辈的尊敬、对下属的礼遇,还是对国家事务的认真负责,都展现出一种庄重而谦逊的态度。这种谦恭的品质,不仅使皇嗣在人际交往中备受赞誉,更彰显出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武则天对皇嗣的这种品德高度认可,她明白,谦逊与恭敬是一位优秀统治者必备的素养,能够赢得人心,凝聚力量。
颈联